中式男女结婚时迎亲乐队吹的曲子唢呐
1正月十五闹雪灯 2 送新娘 3喜开镰 4社庆 5全家福 6喜庆 7入洞房 8喜迎春 9六字开门 10塞龙夺标 11山村里来了售货员
来一段猪八戒背媳妇不错,幽默喜庆,大家都乐呵
结婚是婚姻三步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结婚典礼仪式这天,男方家称作“娶媳妇”,女方家称作“聘闺女”。同称为喜事。在这天早晨,男女双方各在自家门口贴红喜字,男方家门口贴双喜,女方家贴单喜。男方家要选请2至4人去女方家迎亲。旧时迎亲要提着酒和24个喜馒头给女方家。还有一个押轿的童男子(大多11至13岁),不能空轿去女方家接亲。娶亲的人有骑马去的,也有去抬轿的,动身迟早,根据拜堂的时辰和离女方家远近而定。娶亲人跟随花轿鼓匠,吹打到了女方家后,女方家要端出茶点热情招待,并付给各位喜钱。这些钱都在小红纸包里,一人一份,吃喝片刻,新娘在屋里由亲人(一般是嫂子或姐妹)帮着穿戴凤冠和霞帔,这些凤冠霞帔是男方家租凭花轿时一起租来的。上轿前吃几个鸡蛋,也叫吃喜蛋,一是为了喜庆,也是为了解饥渴。新娘胎穿戴好,脚不再着地,由哥哥或姐夫把新娘从炕上抱到轿子里,有2至4人新亲,送至男方家。当新娘上轿时,男方这边也忙个不亦乐乎,新郎头戴礼帽,礼帽上插象征吉祥的的柏枝,身穿旗袍,外套马褂,口含一块冰糖,当花轿抬放到男方家大门口时,鞭炮齐鸣,鼓乐高奏,主持曲礼式的司仪,手拿芭斗壳子,(柳编小筒),领着两位搀亲的人,和一个端胭脂盘子的小姑娘走到帘前,撩起新娘盖头,先擦颜粉,再用鸡蛋滚两个红脸蛋,并把装有大米小米红豆绿豆和铜钱、银戒指的“宝瓶”递到新娘手中,然后新娘在礼赞声中、抱着有红绸的宝瓶,由一边一个搀亲的人扶下轿,司仪手中拿芭斗壳内装着碎干草节、高梁、黑豆、铜钱、红枣、花生等,边扬撒筒里的东西,边唱“下亲歌”。“一把草,一把料,新媳妇下轿子,新人下轿贵人搀,铺天盖地撒金钱,撒金钱,铺金路,新人双脚踩黄布”。新娘胎下轿后,踩着黄布往前走,歌词随着院子大小快慢连续唱:“新人下轿喜重重,脚踩黄道步蹬云。一撒金,二撒银,三撒青龙把路引,四撒白虎躲藏,五撒盈门喜庆,六撒金玉满堂,七撒福寿安康,八撒麒麟送子,九撒子孙兴旺,十撒撒到桌前,请出新郎拜堂”。当新郎到了高桌前,拜堂开始。下亲人唱道:“远远望见一凤凰,凤凰落在脊柱上级,今天本是良辰吉日,新娘新郎拜花堂”。鼓匠吹着轻快的曲子,下亲人喊道:“就位”、“举高”、“跪好”、“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亲友!夫妻对拜”!礼毕后,新郎新娘站起来,下亲人所插的东西都放在新郎胳膊下,放一件说一句吉庆话。一拔箭,一元复始;二拔箭,二字平安;三拔箭,三阳开泰;四拔箭,四时如意,“镜子不是一块铜,生下小子坐朝庭,养下女的坐正官。剪子剪,尺子盘,生下小子中状元,养下女子戴凤冠!”“鹿角有福,千年不穷万年富”。“秤杆吊着一串钱,装到我的兜里买包烟。“念念有词之后,新郎新娘按男前女后次序,然后入洞房。挑盖头,方知新娘的真面目。结婚典礼为三天,头一天叫拜堂,第二天叫“认大小”,第三天叫“回三”。在提倡婚事新办中,婚礼较以前从简了许多,花轿不坐了,路近的就由接亲人陪同走到婆家,后来有了自行车,有的新娘就由新娘用自行车接到家中,凤冠不戴了,新娘只需穿色泽鲜艳装即可,新郎新婚的穿着随时代变化,五十年代后期新郎不穿马褂,不戴瓜皮帽子,改穿制服,或中式对襟上衣,新娘穿红衣、花衣者居多,还有穿列宁服的,六十年代末期到“文革”十年,婚礼更加朴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四旧典礼仪式简而又简。到了八十年代初,市场经济活跃,生活水平提高,婚礼大办风骤然刮起,热闹非凡,大小汽车接送,迎送亲人增多,新郎多穿西服扎领带,胸前带红花,新娘花团锦簇,满头红色粉色的塑料花、娟花,新娘在典礼仪式上的服饰中西结合,有红礼服、白礼服、红旗袍、红色连衣裙、红色套裙等。过去宣化境内,新娘到,要放鞭炮,到了九十年代,城内禁止燃放鞭炮,办事改为请乐队,乐队有民乐队,有管弦乐队,民乐队一般在迎新娘时跟随,一路吹吹打打,而管弦乐队一般是在举行婚礼时恭候在餐馆门口,新娘下车,步入红地毯,奏《婚礼进行曲》。九十年代后期,迎亲车辆发展使用奥迪、帕萨特,甚至使用奔驰、林肯等高级轿车10多辆,一路上男方还要将所有上下水井盖放上红纸,以示吉利。新娘到达餐馆时有的还要改坐轿子可谓中西合璧,古今结合。过去,宣化娶媳妇大多在家里举办宴席,男方家要提前搭灶棚,请厨师,请人帮忙,如果自家房子不够摆席,还要临时借用左邻右舍的房间,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在家办宴面的渐少,图方便省事,大多在餐馆里办,所以每逢三、六、九,餐馆总是好买卖。随礼,也叫“随份子”,一个人结婚,要告知亲朋好友,同事同学。这些人得知婚礼举办的具体日期时,都要携礼前往祝贺。随的礼有钱有物,早些时人们要买有纪念意义的礼品,大礼有被面、镜子,小礼有脸盆、毛巾,随礼钱由原来每份子几角钱到后来五元,十元涨到九十年代中叶一般礼钱五十元至百元。在农村随礼的礼钱数额要写在红纸贺礼单上,贴在墙上,其目的既有祝贺性,也有炫耀性。婚礼最为隆重的仪式就是筵席,筵席的档次规格丰俭取决于男方家经济条件,通常老百姓大多认可为十二、十六、十八个菜,所谓席面的好坏, 要看有没有鸡、鱼、海味,席面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称“四喜丸子”。一般说,新亲桌的席面要比其它桌的菜要好,另外,新亲桌可点菜、添菜,有个旧习俗就是新亲若招待的不好,要“发桌子”的,所以这一天,新亲挑什么礼,男方都要尽力应承。随着人的思想觉悟提高,“闹席”的新亲已不多。农村还有些遗风。参加婚礼的女新亲,吃 或坐席途中,要主动送厨师一个红包。有时厨师会主动过来问一下饭菜如何,实际上此时也是向新亲索取红包之时。
求古装剧里面新人结婚时用的乐曲
4 迎花轿乐曲以诙谐的音调和明快的节奏,表现了北方乡村中迎亲的情景。 5 入洞房乐曲以欢快流畅的音调,表达了新婚的青年男女洞花烛夜愉悦之情。 6 欢乐的节日乐曲表现了新疆肉孜节清真诗里来自四面八方的维吾尔族人民欢歌起舞的节日气氛。 7 挂红灯乐曲取材于陕北地区音调,描写了陕北地区民间喜庆中欢腾...
中式男女结婚时迎亲乐队吹的曲子(唢呐)
1.正月十五闹元宵,雪灯含笑迎新春。2.送新郎入洞房,喜娘笑颜开。3.喜开镰,丰收的喜悦洋溢。4.社庆日,阖家欢乐共庆祝。5.全家福,笑容如薯般甜蜜。6.喜庆时刻,幸福满溢。7.新婚之夜,浪漫入洞房。8.喜迎春,春风满面庆新婚。9.六字开门,吉祥如意迎新人。10.赛龙夺标,喜庆活动精彩纷呈。11....
农村结婚时用的歌曲推荐欢喜热闹办婚礼
6、迎宾(音乐:喜洋洋、步步高、春之声、杜鹃圆舞曲、拉德斯基进行曲、李谷一的迎宾曲),农村比较讲究的请有社区自由组合的铜管电声混编乐队(有的以铜管为主、有的以电声为主,外加司仪、歌唱演员)搭起点歌台为婚礼营造气氛,满足亲戚朋友的愿望,有的亲戚在酒后感觉良好也一展歌喉。7、新人入场、交换信...
古时结婚鼓乐队配置
1. 古代婚礼的迎亲队伍需要边行进边演奏,因此所选乐器应便于携带和演奏,不适合使用那些需要坐下来演奏的大型乐器。2. 常见的婚礼乐器包括清脆响亮的唢呐、笛子等吹奏乐器,以及鼓、锣等打击乐器。这些乐器不仅能够营造出喜庆的氛围,还能在行进中展现热闹的场面。
古时结婚鼓乐队配置
古代婚礼一般有迎亲队伍等流程,所以都是行进中演奏,所以不适合坐下来演奏的乐器。比较常见的:唢呐、笛等吹奏乐器,鼓、锣等打击乐器。
海南结婚风俗流程有哪些
琼中湾岭、红岛、和平等地区黎族婚俗,新娘进入男家时,新郎父母亲站在家门口,男左女右地举着手,让新娘低头走进家门,意为婆家保护媳妇。男家还组织民间乐队奏《迎亲》乐曲。饮福酒:婚礼酒席分宾主座位,酒席主座放置着一个60厘米高的酒罐,插着两支饮酒的竹管,俗称“福酒”。饮福酒要举行仪式,合亩制地区杞方言...
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的是迎娶的唢呐是什么歌?
《送亲》歌曲原唱:王琪 填 词:王琪 谱 曲:王琪 歌曲歌词:把我从梦中惊醒的是;迎亲的唢呐;本该迎亲的人;却变成送亲的傻瓜;手里捧着山上的野花;骑着孤独的马;你打开车窗对我说;送到这里吧;;长大后你没有告别;匆匆离开了家;而我还在那山坡上;牧羊骑着马;原本以为我们是;一...
唢呐是什么?谁会吹?是死人了吹唢呐还是结婚吹唢呐?
唢呐一词 ,是外来语的音译 。 人叫它 “喇叭” 。唢呐是来源于古代的 伊拉克 。唢呐的演奏技巧 、表现力十分丰富 ,可以表现欢乐 ,也可以表现悲哀 。所以在如何场合下 ,均可演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