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汉族婚礼习俗有哪些

  每个民族都十分注重婚礼习俗,汉族也不例外,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汉族的婚礼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汉族婚礼习俗有哪些   一、看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二、过礼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三、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索解释这个梦说:“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诗经》咏叹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汉族婚礼有哪些习俗

汉族婚礼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婚嫁准备、定亲迎亲、举办婚宴以及洞房习俗。一、婚嫁准备阶段 在婚嫁准备阶段,汉族有着详细的习俗。如“议婚”习俗,这是双方家庭对婚姻进行初步商定的过程。此外,“纳采”也是重要的一环,男方会派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提亲,并携带礼物表示诚意。一旦双方家庭达成共识,...

汉族结婚习俗有哪些

在婚前,汉族有着繁琐的礼仪习俗。包括媒人提亲、双方互换庚帖,以进一步了解双方的八字命理是否匹配。庚帖里面记录有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还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相亲了解,在彼此有意之后就会确定婚约。这期间还要送大礼,通常被称为“送彩礼”,意味着男方认可女方的请求并送交彩礼聘书,准备结婚...

汉族婚礼习俗有哪些 汉族婚礼流程详解

婚后礼则包括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四个步骤。妇见舅姑是指成婚后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妇馈舅姑则是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舅姑醴妇是指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

我们汉族的结婚习俗到底是什么?

在 这个礼仪之邦,婚礼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讲究的仪式。汉族的婚礼分为求亲、定亲和成亲三个主要环节。首先是求亲。这个过程由男方的父母发起,他们通过媒人向女方家提出请求,媒人会详细介绍男方的情况并带去礼物。媒人会在女方家介绍男方的背景,如果女方家同意,双方会安排相亲。在一些地方,女方家会让...

汉族婚礼习俗有哪些

一、看亲 在古代,由于男女双方往往不相往来,因此“看亲”成为男女双方相识的重要环节。由媒人陪同,男方到女方家中参观,现代的“看亲”则演变为双方直接见面、交谈,以增进了解。女方家庭会打扫房屋,准备迎接客人,而男方则需准备适当的礼物,以示尊重。在双方交流的过程中,男方会观察女方,若感到...

关于汉族结婚的习俗

10. 成婚当日,大体如闽南旧俗,但也有不少独特习俗:如新娘上花轿时,女家要泼一碗水在轿上,以拦表示女儿嫁出如“泼出去的水”,企求婚姻美满,不会发生休弃之事;轿旁系一棵带根叶的表竹(俗称“踏脚青”),以求女儿嫁到婆家后全家福气安泰,并表示新娘是初嫁而非再嫁;花轿后面还需挂一米...

汉族的习俗有哪些

1. 婚礼习俗:传统婚礼包括过门、交杯酒、敬茶、拜堂等仪式,新娘常常会戴上红盖头,婚礼车队也会装饰得十分喜庆。2. 葬礼习俗:葬礼中会有出殡、入殓、守丧、祭祀等环节,家属会进行一些传统丧葬活动,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3. 饮食习俗:汉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如年夜饭、敬酒、过寿、宴请等场合...

结婚习俗有哪些?

1. 汉族婚礼中的“踩踏枕头”习俗:在一些汉族传统婚礼中,新娘进入新居前需踩踏一个枕头,寓意着未来生活步步高升。2. 壮族的“抢花轿”仪式:在广西壮族地区的婚礼上,新娘在出门时会坐上花轿。新娘的姐妹们会象征性地“抢”走花轿,新娘的兄弟们则需支付一定的费用“赎回”花轿。3. 蒙古族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