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传统社会的婚嫁六礼只是有财力的人遵守吗?

不是,但六礼繁琐,六礼分为以下内容,小编给大家一起详细的解说一下:

1,纳采

“纳采”后人有很多的说法,有的说是合婚,有的说是说媒。

主要的形式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中说明求婚的意愿,然后问名闺阁女子的年龄、属相、生辰八字,然后找卜挂算命的术士,按照八字进行合婚。

如果两人八字相合,才会有后续的礼仪。

2,问名

女方同意,八字相合之后,男方才可以“问名”。

“问名”的含义,与近代的“订婚”比较相似,俗称“大定”“换龙凤贴”。主要的内容是,男女双方互换正式的年庚,也就具有了一定的效力,相当于现在的订婚证书。



除了男女生辰八字之外,男女双方还必须将三代,以及主婚人的性命,籍贯,住址,互相交换,交代清楚。

从表面上来看,双方是为了婚事负责,实际上是要看一看,男女双方的家族历史,是否能称得上“门当户对”。

3,纳吉

“纳吉”在古代是占卜的意思,也就是说结婚之前,必须到宗庙向祖先问卜,决定婚事是否合适。随着社会的发展,“纳吉”这一个礼节,逐渐变成了“小聘”之礼。

小聘是指男方送给女方一些订婚礼物,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女子平时所用之物,比如衣服、首饰、耳环、发簪之物。必要的时候,男方还会送上一定的钱财。

女方接受之后,也会回礼。一般会回赠男方帽子,鞋子,笔墨纸砚一类的东西。



4,纳征

纳征也被称之为纳币,这个习俗流传甚早。

周朝时期,就对嫁娶纳币的物品,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凡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商”,由于当时还没有货币出现,只能用布帛等物替代。

1840 战争之后,一直到1949年新 成立,这段时间,“纳征”被进行了通俗的定义,被称呼为“聘礼”“过大礼”。

通俗的讲,就是男女双方,按照确定的财帛、礼饼、衣服、布帛、首饰等物品,在男方迎娶之前几天,将这些物品,经过华丽的装扮之后,用特定的依仗送到女方家中。

比如礼饼这个东西,女方会将其送给亲朋好友,告诉大家女子出嫁日期已定。



5,请期

这个礼仪,在近代也叫做“催妆”。

请期就是将迎娶女子的黄道吉日,告诉女家。等到迎娶的那一天,男方派出仪仗队,轿夫抬着迎娶花轿,迎亲的人乘坐马车,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吹鼓手一直奏乐,迎亲之人催促新娘尽快上花轿,而女方则要故意拖延时间,最后才能整妆出门。

值得一说的是,男女双方必须保持一个分寸,决不能错过上花轿的吉日良辰,才能符合大喜之意。



6,迎亲

“迎亲”是 婚俗中,礼节最为繁琐的一节。

自古至今,名称虽有些变化,可是礼节一直没有变。男子必须都女家,对新娘以礼相迎,这就是“亲迎”。

经过历时的演变,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风俗也有一些变化。但是,如果男子不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就严重违背了 “重婚礼”的本意。

古代的婚姻,一般都是在黄昏之时举行,因此迎亲这个礼节,必须在黄昏之后,甚至是在深夜。

至于为什么要在黄昏之时,举行婚礼,这个历史上没有明确的解释,我们权当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情感绿洲
关注
引言

西周社会,私有经济更加发展,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的繁杂的礼制,对婚姻成立严格限定了条件:

1、同姓不婚。周礼对“同姓不婚”规定的非常严格,“虽百世而婚姻不得通”《礼记·大传》。

2、规定成婚年龄。周礼规定,男子二十行冠礼,30岁成家,女子15岁行笄礼,二十而嫁。

3、六礼。《礼记·仪礼》规定:婚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发展历程

1、六礼形成于西周,另外,三从四德也发端于周礼。三从,就是女子在家服从父兄,出嫁后服从丈夫,丈夫死了要服从儿子。四德,就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要求女子在德的方面遵守孝娣忠信,关键是“忠”和“顺”;言要“恭”“和”,不能乱说;容应“婉娩”,不可轻佻;功就是要求善操纺绩、缝纫、刺绣等“女功”。

2、 封建社会实行聘娶制方式强迫包办婚姻制度,秦律、汉律、唐律、明律中都明确了婚姻的程序,婚姻的成立和解除都要经过官府的批准,虽几经变迁,但基本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

古代结婚流程如下:

1、纳采:这是婚礼的第一项,即婚议阶段。男家相中某女为议婚对象,即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并请媒人“贽雁”为拜见之礼。说明来意,征求女方家长的意见。为什么送雁为礼呢?因为大雁是侯鸟,守时守信用,而且大雁忠贞不二,丧偶后都独身。以雁为礼,象征男女双方阴阳和顺。六礼中,除了纳征外,其他礼节都以雁为贽见之礼,后来,雁越来越难得,于是以鹅、鸭、鸡三禽代替。

2、问名:女方纳雁后,若觉得男方合适后,就开具女子的年庚八字,交媒人持返男家,找卜卦术士合算。后来纳采、问名又叫“合婚”“说媒”。

3、纳吉:男家在问名后,即通过巫师用龟甲蓍草卜卦,因此也叫卜吉。如果没有相冲相克之处,再派媒人或使者到女家告知,后来演变成交换庚帖、定亲。

4、纳征:“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的意思,东周时亦称“纳币”“入币”。后世称为“聘礼”“下财”“过大礼”。

5、请期:也叫告期礼,男家择定迎娶吉日。后世的“催妆”就是由请期演变而来,男方通知女方,及早为新娘置妆,女方接到催妆通知后,就要送嫁妆到男家“铺房”—布置停妥,等待成立家室。

6、 亲迎:男子在成婚之日须派马车(后来用轿子)亲自到女家以礼相迎,所以叫亲迎。回家后,新郎新娘祭拜天地、祖宗牌位、高堂、夫妻双拜,然后饮合卺酒(交杯酒)成婚。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语

六礼程序繁琐,一般百姓没有时间也没有财力承担,所以只有贵族官员才严格遵守。但现在民间风俗也以此为参考,把一些程序合并,1、2项就可以一次完成,3、4也可以合并,到现在民间的婚礼还可看到西周时期六礼的影响。

我是长河泛舟,欢迎关注并交流历史知识。

赞同18
3条评论

六礼,汉族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最重要的是亲迎。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随着社会的进步,这六礼已被新式婚俗所取代。
展开

古代婚嫁六礼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须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古代婚嫁六礼是什么?

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 俗称议婚或说媒,请媒人到女方说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通常以活雁作礼,象徵忠贞不二。 问.名 问名:俗称「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

古代婚嫁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徵,清期,亲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