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礼记·昏义的婚礼习俗

古代的婚姻礼仪——六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又称迎亲。婚姻礼仪。六礼中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诗经·大雅·大明》:“大邦有子, 天之妹,女定阙祥,亲迎于渭。”亲迎礼始于周代,女王成婚时也曾亲迎于渭水。此礼历代沿袭,为婚礼的开端。亲迎礼形式多样。至清代,新郎亲迎,披红戴花,或乘马,或坐轿到女家,傧相赞引拜其岳父母以及诸亲。岳家为加双花披红作交文,御轮三周,先归。新娘由其兄长等用锦衾裹抱至轿内。轿起,女家亲属数人伴送,称“送亲”,新郎在家迎侯。 婚宴 婚宴也称"吃喜酒",是婚礼期间答谢宾客举办的隆重筵席。如果说婚礼把整个婚嫁活动推向了高潮的话,那么婚宴则是高潮的顶峰。 民间婚宴,礼仪繁琐而讲究,从入席安座到一席上菜,从菜品组成到进餐礼节,乃至席桌的布置,菜品的摆放等等,各地都有一整套规矩。 新郎新娘在婚宴上的礼节是否周全、适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婚宴以至整个婚礼是否能够顺利、圆满地完成,决定着客人对新郎新娘印象如何。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饭店举行婚宴,当客人开始入席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外,对客人的到来表示感谢(对虽然路程较远、工作繁忙或身体不适而仍前来者以及对长辈客人,不妨多说几句),一直到最后一位客人入席。 按照"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婚宴开始,首先要由一位"牵客"的人(专门负责接待客人,(专门负责接待客人,安排座位的人)负责将贺喜宾客按一定的秩序引座。席位安排有主有次,具体坐法,各地不尽相同。主席一般为新娘的长辈、媒人、单位领导等重要人物。二席一般为新娘的同辈亲戚和一般宾客。其次是同事、朋友、邻里等,最好是把同性别、年纪相仿、互相熟悉的人安排在一桌。这样在酒店上有共语言,可增强婚宴气氛。 宾客入座后,不是马上开席,而是先要行一个"茶礼"。新娘在小姑的陪同下,给入座的客人倒"喜茶"(即红糖水),名为倒茶,实为认亲。小姑给嫂子介绍客人的称谓,新娘随后喊一声"××请用茶",客人站起,接过茶杯,喝完后,将准备好的约包放进杯中,新娘收起红包,再给另一位客人倒茶。茶礼结束,筵席才正式开始。 筵席上的菜肴本来都是供人们吃的,但出于某种礼仪,有的菜却只能看而不能吃,叫做"看菜"。"看菜"是一条经过炸制或腌腊的鲤鱼或鲢子鱼,鱼的尾部贴有一张小红纸,这是看菜的标志。 在民间婚宴上,有的菜是给赴宴宾客带回家吃的。这类菜叫"分菜"。分菜一般是炸制的无汗菜,常作成块状或圆子,便于分装携带。这种作法在农村普遍存在。 新朗新娘不要大吃大喝。新郎新娘在婚礼宴席上应多照应客人,让亲朋好友吃好喝好,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要只顾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饮酒过度,当场醉倒,那就过于失礼了。但是,要是一点酒都不喝,一点菜也不吃,显得过于拘束、紧张,这种做法也不礼貌。对于客人的敬酒,即使酒量再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举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谢意,并说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进行到一定程序(一般多在要结束时),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各席向每位客人敬酒。敬酒时要亲手为客人将酒杯倒满并双手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强求客人一饮而尽。等客人放下酒杯后,新郎新娘要说声"谢谢",并再为客人将酒杯添满,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 婚宴结束,客人离去时,新郎新娘要双双立于门口,一同客人握手再见,并说些"谢谢光临"、"请慢走"之类的话。

礼记·昏义的婚礼习俗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

细说传统礼仪之——婚礼昏义

华夏礼仪之重,在婚礼中尤为凸显。《礼记》强调昏礼旨在结成夫妇,上敬宗庙,下传后世,故君子尤为重视。昏礼被视为礼仪之大礼,先明男女有别,再讲夫妇有义,最终达到父子有亲,扩展至君臣之礼,昏礼为伦理之根基。《礼记·昏义》中,“昏”字来源于亲迎在黄昏时进行,黄昏象征着阴阳交替,蕴含“阳往...

昏礼是什么意思

婚娶之礼,在古代称为昏礼,读作hūnlǐ。昏礼在黄昏时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在《礼记·昏义》篇中,详细描述了古代昏礼的形式和意义。昏礼的重要目的是将两个家庭联合在一起,向上敬事宗庙,向下延续后代,因此君子对此极为重视。古代的昏礼共有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汉族婚礼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礼仪即六礼

六礼是 汉族传统婚礼中的一套完备仪式,涵盖了从议婚到完婚的六个步骤。这些仪式可以追溯至周代,最早见于《礼记·昏义》。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纳采是指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家庭提出婚事请求。如果女方家庭同意议婚,男方则需准备礼物,按照六礼的规定前往求婚。问名则是男方通过媒...

古代周朝《周礼》中对婚礼过程是怎样描述的

【昏义第四四】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

传统婚嫁习俗之婚姻六礼 六礼中的纳采和纳采

旧式传统婚礼,基本上是按照《礼记·昏义》所定的原则进行的,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这六个步骤古称“婚姻六礼”,是婚礼的准备阶段,等迎亲结束,正式的结婚庆典才开始。纳采 纳采即议婚,相当于如今的提亲,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是古代结婚六礼之...

交杯婚礼中的交杯

在古代的婚礼习俗中,一项重要的仪式被称作“交杯”,原名“合卺”。这个源自《礼记·昏义》的古老仪式,象征着新婚夫妇的结合。在婚礼之夜(周代习俗中,婚礼于黄昏时进行,故称“昏”),夫妇会将一个匏爵一分为二,两瓢柄间用红线相连,象征他们共同分享的酒,象征着两人的合一。随着历史的演进,...

共牢是什么意思

古时婚礼中,新郎和新娘会共享同一牲畜,这一习俗反映了古人对婚姻关系的重视。在古代婚礼仪式中,共食一牲不仅是一种礼仪,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礼记·昏义》中有这样的记载:“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这表明共牢不仅是夫妻共享食物,更是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