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人结婚有什么风俗吗?
提亲】 一方请媒人提亲,对方有意;或经亲友撮合双方同意的,再请媒人构成双数。前为“原媒”,后为“请媒”。
【合婚】 通过媒人把女子生辰八字口头报与男家,此为“暗口喻”。如“八字相合”,即通知女家,此为“回好”。女家再将女子庚帖发至男家,省去“回好”这一程序,而和“发帖子”一道进行,谓之“一把连”。男家请人“算命合婚”,此谓“明口喻”。
【小定】 男家得女子庚帖后,即备衣料两套及云片糕等礼物,送至女家。至此,婚约乃成。其间不乏双方家长暗中“访亲”、“合婚”的。 [追节] 结婚前二三年,女婿择夏日时带礼品去岳家小住数日,谓“歇夏”。此后,逢“三大节”都须给岳家送礼“追节”。春节送礼要用“盒担”,即有猪蹄筋、鱼、酒、茶食等岳家返还数件,通常为双数。
【送“日子”】 男家准备就绪,即请媒人和女家磋商择吉迎娶。具体日期一般选在双日,以二、四、六为多。双方年龄同为双数者,则选在三、五、九等单日。喜期商定后,在十数日前用大红柬帖通知女家,只可提前,不可推迟。
【送彩礼】 在吉期前,男家按商定的数额给女家送“彩礼”,供新娘购买衣服(扯喜布)、首饰等。结婚时,男家置办木床一张,其余家具通常由女家陪送(此谓陪“全房务”)。女家再穷也得陪马子脚桶。
【发嫁妆和铺房】 在佳期前数日,将陪嫁发至男家,满目琳琅,招摇过市。婚前一日布置新房。
【暖床】 吉日前夕,新郎邀亲友中未婚男子联床,为早生儿子的吉兆。
【迎亲和拜堂】 吉日上午,新郎由陪郎相伴用花轿去女家迎亲。花轿一到,女家呜炮相迎,并即闭门,经数求方开。乘此索“开门封儿”。带亲的人进门后,待之以圆子、红枣、云片糕,预祝团团圆圆,早生贵子、步步登高。新娘上轿母亲要哭几声,以表对女儿眷恋之情。戏谓新娘上轿母亲不哭者将来要生哑吧。女家也有人“送亲”。迎亲的花轿在途中逢河流、桥梁或道路拐弯处必放鞭炮。两轿子相遇,好事者常为抢上风而发生争执。花轿到男家后,即鸣炮出迎。并请迎亲、送亲者吃圆子、红枣、云片糕。以下拜堂、坐富贵、富贵烛、吃富贵饭等仪式。满月回门时,须给岳家带二色或四色礼品。岳家要回赠棕子100只。其中有1只特大的,谓“百 中选一”。
【望朝】 女方的亲属,在蜜月中择吉日去男家看望女儿,男家必热情款待。
【谢媒】 举行喜宴必请媒人出席,他们馈赠的礼金多如数壁还。以面条、猪肉谢媒。
【交生日】 新妇过门后的第一个生日,由娘家出资祝贺,谓之“交生日”,以后的生日即交由婆家庆贺。
楼上所问的,其实是婚礼.
上面回答的,是全国普遍的风俗,不是兴化独特的风俗.
兴化婚礼风俗,简单说有这几条:
1、大早迎亲。所谓“结婚”,本来是黄昏时迎亲的,但是兴化风俗不同。如果紧邻有人结婚,则大家都抢先迎亲。谁家新妇先入门,谁家吉利。
2、哭嫁。过去兴这个,现在则顺其自然。不过母女情深的,也会不禁热泪盈眶啊。哭是自然的。
3、新娘子换新鞋出门,意思是不要带走娘家的财气。
4、开门封。迎亲队伍来到,娘家先闭门,待伴郎交出“开门封”(红包)才开门。其实这是古代抢婚习俗的残留,现在不过是仪式。
5、过去用轿子,现在也有步行的,讲究的用车子。
6、如果乘船,迎亲队伍路上遇到桥,必放鞭炮。无事也可间断地放鞭炮。
7、新妇入门,必放鞭炮。
8、过去新妇入门要坐房,不外出见客。现在则无所谓了。
9、中午一餐简单招待早来的亲戚和帮忙的朋友、邻居等,即“工作餐”。
10、晚上才是正式宴会。婚礼仪式也在晚上举行。
11、新房的床铺,风俗要由年纪小的(10岁以下吧)的小叔子打滚,叫“暖铺”。
12、新房不管冬夏必挂蚊帐,上贴双喜字。
13、新房的马桶等内放枣、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14、兴化一般不过分闹房。但是,新房的窗户用红纸从外蒙住。由亲友怂恿小孩将红纸捅破。
15、兴化有“听房”的风俗。不过现在喜酒散了,人也散了,很少去真的“听房”。
16、因为过去有闹房习惯,所以新婚夜不会有性生活。
兴化的婚礼习俗
结婚前二三年,女婿择夏日时带礼品去岳家小住数日,谓“歇夏”。此后,逢“三大节”都须给岳家送礼“追节”。春节送礼要用“盒担”,即有猪蹄筋、鱼、酒、茶食等岳家返还数件,通常为双数。 【送“日子”】 男家准备就绪,即请媒人和女家磋商择吉迎娶。具体日期一般选在双日,以二...
兴化的婚礼习俗
结婚前一天,新郎家布置洞房、婚筵、准备次日婚宴等。在新房的门楣上挂米筛麻袋,代表天罗地网,有庇护之意。房中陈设崭新家具,壁上挂着“麒麟送子”的画轴,床前还悬挂了一对“百子红座灯”。 结婚当日上午,由男方家亲戚组成的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亲。挑着红漆“担盘”,里面...
兴化的婚礼习俗
兴化的婚礼习俗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提亲:一方请媒人提亲,对方有意;或经亲友撮合双方同意的,再请媒人构成双数。前为“原媒”,后为“... 追节:结婚前二三年,女婿择夏日时带礼品去岳家小住数日,谓“歇夏”。此后,逢“三大节”都须给岳家送礼“追节”。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