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请问苗族结婚的习俗是什么

结婚吉日月老姻缘爱情塔罗星座合盘

苗族都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通过“游方”、“跳花”等活动,借以认识,相互了解,建立感情,进而确定婚姻关系,再由男方托入向女方说亲,履行定婚、结婚仪式。
新婚三晚不同宿
  旧时,苗族人婚娶,新郎新娘三晚不同宿。姑娘出嫁之日,四邻姐妹相聚一堂,高唱苗歌,抒发离别之情。男方迎亲时,由女方“高亲”(男女各一直系亲属)送姑娘到男方,从侧门进入洞房。三日内由“女高亲”朝夕相陪,足不出新房,茶食均在房内。三日后,拜父母姑嫂,新郎新娘双双到娘家,称“回门”。“回门”返回后,请苗老师安“家先”,并在本“宗表”中写上新媳妇的名字,表示新娘已是本宗族的人了。当晚,新郎新娘方可同宿。
新婚三晚不同宿的婚俗,在苗族流传的时间相当久远,其原因未见史籍记载,而民间流传的一些美丽而动听的传说,却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苗族婚俗的渊源。苗寨老人石青山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不知哪朝哪代的一天,土家族姑娘覃氏到山上采金银花,突遇一只豹子,吓得滚下岩坎,被一石姓苗族年轻措人所救,后来双方有了爱慕之情。有一天石家请媒人到覃家提亲,覃家夫妇高低不同意,覃母对媒人说:“石家后生救了我女儿性命,恩重如山,要骡要马随便挑,要我女儿做媳妇万万不能。”这门亲事就搁下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场大雨落了三天三夜,山洪暴发,覃家房屋倒塌,父亲丧命,粮食被水全部冲走。正在母女俩为难之时,年轻猎人领着一帮人给覃家送来衣食用品,并对覃母说:“您老人家不嫌弃我们苗家的话,我愿意接您上山,养老送终。您老人家不愿意上山,我们就帮您修—栋新房。”一席话,说得老人热泪直滚,但还是不肯上山。于是,年轻猎人就给母女俩修了一栋—正两厢房的瓦屋。覃母见年轻猎人勤劳厚道,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了。女儿出阁那天,母亲心里还是不踏实,就对“高亲”说:“你们把姑娘送去,要陪她三天三夜,如果苗家人真的粗野,就把姑娘给我带回来。”于是,“高亲”硬是陪姑娘吃住三天三夜,见苗家人确实勤劳忠厚,才启程回家。以后,凡苗家人结婚,都是遵循新婚三晚不同宿的习俗。

  草标
  苗族民俗,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情用草标作纽带。草标形式各异,却很讲究,都传递着美好的愿望。有的用几根小草,表示几天后相会;有的将草扎成圆圈,表示团圆有望;有的青草夹黄,黄示称场再相会。传说以前有个苗族小伙子阿本和苗族姑娘阿贝相爱,不料,阿贝姑娘被寨主看上并被抢走,当阿本来到的约会地点时,却不见阿贝的踪影,只见路旁有个草标,知道大事不妙,便按草标指约方向,到寨主家救出了阿贝姑娘。从此,他们离开家乡过上了幸福日子。草标的妙用也就从此流传了下来。

  花带与抄带
  苗族青年表示爱情的信物。云南昭通、大吴、彝良、永善等地的苗族男女青年相爱后,要互赠信物。姑娘送小伙子一根用彩线编织成的花带,长约1米,宽3-4厘米,上面绣着山川花草图案,寓意为“千里姻缘一线牵”。小伙子回赠姑娘一根线吊子。双方定情时,姑娘要送对方一根用雪白麻织成的长约150厘米、宽约30厘米的抄带,寓意为将纯洁的爱情献给对方,对方回赠一把梳子和一个圆镜,表示终身相爱,白头到老。

  坡会
  传说很久以前,龙牙寨有个山清水秀的马蹄坡。每年春天都有许多姑娘、小伙子在这里放牧。一天,一个主官路过这里,见苗家姑娘漂亮,便叫随从去抢。小伙子见状,一齐吹响牛角,唤来了手握大刀、锄头的苗族人民,他们拥上马蹄坡,赶走了土官。为了庆祝胜利,他们在此唱歌跳舞。从此以后,便形成了传统的坡会。现在每逢节日,人民穿上节目的盛装,汇集在芦笙坪上赛歌、跳舞、爬竿、斗牛,利用这个盛会唱歌今天幸福的生活。

  半路“抓亲”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踩脚
  也叫“踩妹脚”。是广西桂北大苗山一带的苗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方式。苗族青年在传统节日里,通过跳芦笙、踩堂舞、对歌等形式选择了意中人,但当众难以启口,男青年便趁人不注意时,脚尖轻轻踩女青年的脚,以试其态度,若女青年也如法回报,就表示接受求爱;否则,也不会责怪对方。经过“踩脚”确定了恋情,便可频繁幽会,互赠信物,然后就由双方父母商定婚期。

  掐指
  “掐指”就是在节假日赶圩时,小伙子对姑娘产生爱慕之情,轻轻地掐一下姑娘的小手指。姑娘真心实意的接受小伙子的爱慕,就背过手来轻轻地掐一小伙子的小拇指,不愿意的话,就不理会。

  讨糖
  “讨糖”就是男女青年在“玩山走寨、行歌坐月”交往过程中,小伙子中意一个姑娘,就以“讨糖”为名向对方求爱:“听说小妹糖很甜,哥想吃糖没带钱。”姑娘如果同意,大都会答:“小妹有糖糖太酸,大哥吃了腰会弯。”小伙子答着说:“大哥想糖眼望穿,小妹糖酸心不酸。”通过几个回合的“讨糖”,姑娘就会给小伙子留下一句柔情的话:“大哥想糖跟妹来,酸坏牙齿莫责怪。”假若姑娘早已有了意中人,就会对小伙子说:“小妹有糖早卖完,大哥吃糖别处尝。”姑娘假如真的不同意,就回答说:“小妹人穷不卖糖,大哥要糖没望场。”

钱多 世界通用

在苗族婚礼中的半路“抓亲"究竟是怎么回事

综上所述,半路“抓亲”是湘西苗族地区婚礼中一种富有特色的习俗,通过这一习俗,不仅增加了婚礼的趣味性和喜庆氛围,还展现了苗族人民的独特文化和民族风情。

苗族习俗简介 苗族人在结婚的时候有什么习俗

苗族人在结婚时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订婚习俗: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通过媒人多次往返沟通,俗称“多求为贵”。女方家商量同意后,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等形式正式订婚。过礼与讨庚:订婚后,男方要在结婚前一年选择合适的时间向女方“过礼”,礼物包括糍粑、酒、肉、米、糖等。男方还需向女方...

什么是苗族结婚习俗?

苗族的传统结婚习俗充满了喜庆与特色,其中,“赶龙节”是最为有趣且重要的节日之一。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苗族青年男女会穿上节日盛装,手持锣鼓和其他乐器,欢快地跳起龙舞。这个节日不仅是庆祝的场合,也是年轻人相识相恋的平台。在“赶龙节”期间,苗族青年男女通过跳舞彼此邀请,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增...

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婚礼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由社交与择偶: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青年男女有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如湘西的“赶边边场”、黔东南的“游方”、广西融水的“坐妹”等。在这些活动中,青年男女以对歌为主要形式谈恋爱,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而非财产和家境。定情与结婚: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可...

请问苗族结婚的习俗是什么

苗族的传统婚礼习俗是自由而浪漫的。他们通常通过“游方”和“跳花”等社交活动来相识和培养感情。当双方感情深厚后,男方会正式向女方求婚,并遵循一定的程序来完成订婚和结婚仪式。在苗族婚礼中,有一个独特的传统,即新婚三晚不同宿。新娘出嫁那天,她的女性朋友和亲属会聚在一起,唱苗歌表达离别的...

贵州苗族结婚风俗黔东南迎亲出嫁要回门

1.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其结婚习俗中,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流于繁琐,庆典活动既热烈又有序。2. 苗族人的订婚仪式简单而富有意义,男方在得到女方家庭认可后,会携带红伞和公鸭作为订婚的象征,双方家庭共同庆祝,随后通过媒人商议彩礼,并选定吉日完婚。3. 婚礼当天,双方家庭均...

苗族婚恋习俗 苗族男女是怎样认识结婚的

婚后习俗: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现象。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黔东南苗族还有“不落夫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离...

苗族结婚习俗是什么样的

一、苗族结婚习俗中的“许婚”苗族青年男女通过“花山节”期间的互相对歌、跳舞来选择伴侣,称为“串对子”。在节日最后一天,双方私下确定婚姻关系,并告知各自父母。随后,男方请媒人提亲,双方父母商定婚事,确定婚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女方准备嫁妆,等待出嫁。二、关于“拉婚”“拉婚”是苗族的一种传统...

苗族人怎么样结婚呢?

结婚时通常需征得父母同意,但双方都会互相尊重,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受到社会习俗的支持。具体流程是男方征求父母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通常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会用鸡卜决定。说媒定亲后双方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男方还需送“舅爷钱”。若父母反对,青年男女可私奔,时间长了父母也认可。苗族青年结婚...

苗族结婚有什么风俗吗

1. 苗族结婚前的传统习俗包括“婚前不见面”。在这一阶段,男女双方在结婚前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允许见面的。男方通常会将结婚所需的各种物品送到女方家中,以便女方过目。2. 迎亲环节中,男方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中时,会与村里的妇女进行对歌,并且向她们赠送礼物。这一过程充满了欢乐与交流。3. “哭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