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婚礼的由来?

  婚礼的由来
  出自:《国学词典》
  婚礼是指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及其礼仪在“五礼”中属嘉礼。婚的本子作昏,即黄昏,《仪礼》中介绍“土婚礼”就写作“昏礼”。据郑玄注释:“娶妻之礼以黄昏为期,故名。所以要选择黄昏,因为此时正是阳往阴来的时辰。”后来才加上“女”旁,写作“婚”。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爱欲的满足,而且具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使命,即俗话所说的“继香火”。因此,男婚女嫁就不但是个人行为,而且也是家庭或者家族的大事,因此倍受重视。即使在现代 ,父母还以子女适龄未婚为“心病”,这种心理在西方民族是难以理解的。

   自古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婚俗及其礼仪也有有所不同,但是自从华夏先祖在商周之际进入文明社会后,其男婚女嫁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并被后代王朝定为礼制,为汉民族普遍认同。这就是儒教经典备载的“六礼”。“六礼”原来是周代贵族男子的婚娶礼仪,据《仪礼?士昏礼》,“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徴、请期、亲迎等六个步骤及其礼仪。
  “纳采”是婚礼的第一礼,男家选定意中人后,请媒人向女家提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再备礼亲人前去求婚。纳的意思就是纳送,其所送的礼物用雁,因为在古人心目中,雁为候鸟,顺阴阳往来,象征男婚女嫁顺乎阴阳,后代也有用羔羊、合欢、嘉禾、胶漆等物代替的,都用以象征夫妻关系和睦牢固之义。
  “问名”是婚礼的第二礼,男家行纳采礼后,再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时等,以便男家卜其吉凶,这实际上是男家详细了解媳妇及其娘家的过程。
  “纳吉”是婚礼的第三礼,男家行问名礼后,在自家祖庙中卜问吉凶,若得吉兆,男家再遣使者通知女家,于是两家就正式缔结姻亲关系,后代称为定盟,现在代称为订婚。纳吉是正式订立婚约,行礼时须有信物,古代用雁,后代多用首饰、戒指、彩绸等。
  “纳徴”是婚礼的第四礼,徴的意思是成,即男家在纳吉之后,将币帛等贵重彩礼送给女家,纳币以成婚礼,故又称“纳币”。币指作为礼物的丝织品,以及鹿皮等,非指钱币,后代称为“聘礼”或者“财礼”等。纳徴所送彩礼数量取双忌单,如束帛(丝绸)为十、鹿皮成对(即俪皮)等。
  “请期”是婚礼的第五礼,男家行纳徴礼后,即派使者往女家征求成婚日期,但这只是一种走过场,因为男家已经卜得吉期,请女家决定婚期只是谦辞,以示尊重对方,女家自然辞让一番,意即婚期由男家决定,于是男家使者将婚期告知女家,故后代“请期”直称“告期”。
  婚礼的第六礼是“亲迎”,到了约定的婚期,新郎于黄昏时分亲自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至此,“六礼”完备,婚礼的男女主人公才正式登场,举行拜天地祖宗。拜堂、合卺(后代演变为“交杯酒”)、入洞房等婚庆仪式。“六礼”本是贵族婚礼,在其整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繁文缛节,因此,随着这一婚礼模式在民间的流行,也逐步有所减省,而所送礼物也因时因地不断变化。
  宋代朱熹作《家礼》,就将“六礼”简化合并为纳采、纳吉、亲迎三项,类似现代的求婚、订婚、成婚三部曲。元明清三代,朝廷颁布的《土庶婚礼》就是依据《朱子家礼》制订的,但品官却必须严格依照古礼举行“六礼”,以显示官民之间的等级差别。从现代的角度看,“六礼”所包括的仪式实际上只是婚礼的前奏曲,现代将亲迎后的婚庆典礼才称为婚礼,这是古今婚礼一词的差异。

相传 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扩展资料
周制婚礼简介
周制时候的婚礼还叫做昏礼。没有奢侈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那时候的昏礼简朴干净,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而后携手入洞房。次日拜见舅姑,三月后告见家庙,新妇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商周时期的昏服也不是现在人们误解的大红一片,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但安静细致的仪式中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式婚礼

因为要生育下一代。老爸养子,子养子,老妈生子,子生子。。

婚典

婚礼的由来

相传 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

结婚的由来是什么

1. 婚姻,古称“昏姻”或“昏因”,涉及嫁娶之礼。2. 传统婚礼在黄昏时刻进行,男子至女家迎亲,女子随男子出门,此为“昏”“因”二词的由来。3. 婚姻意味着男子娶妻与女子出嫁。4. 文化中,婚礼信物富含象征意义,代表吉庆与欢乐。5. 传统婚礼信物包括红双喜,象征喜事加倍和幸福生活。6. 龙...

婚礼的由来

相传 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传说在远古时期洪水泛滥,把世界上几乎所有人、动物都淹死了,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太白金星叫他们结婚,生育后代,但他们认为两人是兄妹,便不肯答应。但是如果不这样人类就会灭绝。他们提出,如果能将割成许多段的竹子再接起来,就可以...

婚礼的由来

相传, 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起始于伏羲氏制定的嫁娶规则和女娲树立的媒妁之约。在远古时期,洪水肆虐,几乎消灭了所有的人和动物,仅剩伏羲和女娲兄妹二人。太白金星建议他们结婚,以繁衍后代,但他们认为兄妹之间不宜成婚,拒绝了这个建议。然而,他们意识到如果不这样做,人类将会灭绝。他们提出了一...

结婚的由来是什么?

担惊受怕,整天提心吊胆,只怕野兽前来袭击。谁也不愿分开,谁也离不开谁,夫妻感情越来越深,才真正懂得了爱情的滋味。回到部落后,石礅和木苗再也没有分开,小两口从此建立起一个幸福家庭。这就是“入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一直流传至今。现代社会的“结婚”就是以前的“入洞房”啦。

嫁娶的由来

相传, 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起源于伏羲氏制定嫁娶之礼、女娲设立媒妁之约。《通鉴外纪》记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自此,俪皮(成双的鹿皮)成为传统的婚礼聘礼。随后,除了“俪皮之礼”,还增加了“必告父母”的环节;至夏商时期,又出现了“亲迎于庭”和“亲迎于堂...

结婚的由来?

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正式结婚。然后,再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部落人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

结婚风俗的由来 为什么会有结婚风俗

一起来了解一下。一、结婚风俗的由来结婚风俗就是结婚的礼节。 古代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它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比如,将请期(商定迎娶日期)并于纳吉(送礼订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