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婚姻观自春秋自由恋爱消失后,发生了哪些改变?

有人会问, 古代很多包办婚姻,以“父母之言命,媒妁之言”为桎梏,有自由恋爱吗?其实,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在《诗经》当中,就出现了很多自由恋爱的故事,且浪漫的爱情也很多。尤其是西周时期,四海升平,诸侯相戚,没有战乱的年代自由恋爱屡见不鲜。既然《诗经》当中这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此后的时代,自由恋爱的爱情是如何消失的呢?

古风美女
西周一个充满自由恋爱的国度!《诗经》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开篇《关雎》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此浪漫的诗歌。从该情诗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在那个时代,很多男女都在追求自由恋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根据汉朝《诗经》研究专家毛亨与侄子毛苌二人的考据,《诗经•关雎》讲述的是周文王姬昌追求太姒的故事。
有莘氏部落有一位美女叫太姒,无论长相和地位,在当时绝对是数一数二的白富美,很多男人都想追求她。有一次太姒乘坐小舟在渭河边采集水草,祭祀宗庙。而姬昌外出的时候,正好遇见了美丽贤淑的太姒。由于姬昌很喜欢太姒,忍不住去搭讪。
由于古代男女授受不亲,不方便靠近对方。姬昌在搭讪太姒时,遭到太姒身边丫鬟的责备,说姬昌不懂礼节。姬昌被丫鬟责备以后,作了自我介绍,两人算是搭上话了。由于,姬昌仪表不凡,也算是位帅哥,太姒也没有排斥他。
从那以后,姬昌被太姒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朝思暮想。当太姒再次在河边采集水草的时候,姬昌终于忍不住,向太姒表达了爱意。由于,女孩子比较矜持。姬昌第一次表白,并没有成功。被太姒拒绝以后,姬昌没有放弃,反而日夜思念,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为了能追到心爱的人,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制造浪漫。姬昌背着琴瑟,自编了一首歌,并请来了一支钟鼓乐队。在太姒采集水草的时候,就在河边弹奏琴瑟,用钟鼓之声,博取太姒的欢心。
歌词内容就是《关雎》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从《关雎》的内容来看,姬昌为了追到心爱的人,真的是下了血本的。他请了一支乐队,用钟鼓之声,表达对太姒的爱慕之情。面对对如此浪漫的追求,即便是现在,很多美女也会被感动,别说3000多年前的太姒了。所以,太姒被浪漫的姬昌感动了,接受了对方的爱意。
姬昌与太姒确定恋人关系以后,姬昌向有莘氏部落下了聘书,决定迎娶太姒。在迎娶太姒的时候,姬昌又做了一件,让太姒方感动的事情。根据刘向《列女传》的说法,姬昌在迎娶太姒时“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由于太姒在渭河的对岸,双方隔着一条河。姬昌为了迎娶太姒,将婚礼办得隆重一些。他造了很多小舟,并舟舟相连,在渭河排成一排,如平地一般,隆重的迎娶了太姒为妻。
从《诗经•关雎》表达的爱情故事来看,在西周时期,自由恋爱还是很普遍的,且这种浪漫情节,连现代人都汗颜。
《诗经》记录的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故事,除了《关雎》在《诗经》当中还有很多爱情名句,比如: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在西周以及春秋中期,父母没有过多的干预男女之间的爱情,他们可以自由恋爱。但是到了春秋时期,这种自由恋爱的影子逐渐消失了。

古风女子
春秋时期的“野合”,有那么一点,自由恋爱的影子!《史记•孔子世家》云:“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颜氏是孔子的母亲名叫颜征,叔梁纥与颜征野合而生孔子。
什么是“野合”呢?其实指,男女不合礼教的结合,私自苟合在一起。古代婚礼,都很隆重,必须举行婚礼。即便是纳妾,也要进行婚礼。而叔梁纥与颜征结合,遭到了很多人反对。但是他们不顾反对,“野合”在了一起。叔梁纥与颜征的“野合”,我们也可以看作春秋时期,有那么一点“恋爱自由”的影子。
据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晚年时,大老婆施氏给他生了九个女儿。有一个妾,好不容易给他生了一个儿子,结果有足疾。当时鲁国颜氏家有三个女儿,叔梁纥就向颜氏提亲。由于,叔梁纥属于鲁国士族,又商王朝的后裔,颜氏家族愿意将女儿嫁给叔梁纥。
不过,叔梁纥当时已经70岁了,已经到了暮年。颜氏三个女儿,只有小女儿颜征愿意嫁给叔梁纥。颜征虽然愿意嫁给叔梁纥,但是,叔梁纥的家人很反对这件事。由于家人的反对,叔梁纥不敢明目张胆的将颜征娶回家。所以,在迎娶颜征的时候,没有经过正常的聘礼程序。叔梁纥与颜征在尼山就同居了,后来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孔子。
由于颜征没有经过正式的聘礼与叔梁纥结婚,在古代是不符合封建礼教的。所以,在叔梁纥去世以后,颜征被施氏赶出了家门。要知道颜征嫁给叔梁纥时才十六七岁,还是一个花季少女。按理说,颜征很吃亏,也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嫁给了叔梁纥。但是,嫁给叔梁纥时对方没有走正常的婚礼程序。在叔梁纥死后,颜征被赶出家门,觉得非常可耻。所以,在孔子成年后,颜征很少向孔子提起叔梁纥。当颜征死后,孔子想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孔子却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坟墓在何处。
好在同乡一个妇女与孔子的母亲很要好,知道孔子的父亲埋葬地,孔子才将他的母亲和父亲埋葬在一起。从孔子和颜征的婚姻结合来看,叔梁纥不顾家人反对而迎娶颜征。而颜征也不在乎叔梁纥的年龄,说明两人都是自愿结合的。
在春秋时期,这种“野合”的结合方式很多。都是为了打破常规而结合的婚姻,所以说,这种“野合”的方式,有一点自由恋爱的影子在里面。当然,比起西周时期和我们现在的“自由恋爱”是完全不可能的。颜征嫁给叔梁纥,应该是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牺牲了自己的青春,苟且偷生将孔子养大。所以,孔子的母亲在那个年代,真的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单亲妈妈。后来,儒家提出 “三从四德”多半受颜征这种单亲妈妈的影响,而提出来的。

古代婚姻
春秋中后期以后,为何很难出现自由恋爱?《诗经》产生的年代,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该诗集当中记载了很多自由恋爱的故事。然而,春秋中后期以后,这种自由恋爱为何就绝迹了呢?
根据《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在战国时期,男女恋爱已经受到父母的干预。战国时期,为何会形成这种婚姻观呢?其实,主要受封建礼教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才出现这种婚姻观念。
西周灭亡以后,周天子失去了权威,无法管理诸侯国。在这种局势失控的时代,各诸侯国之间不断的发生兼并战争。大国吞并小国,国与国之间,为了自保或者友好相处,常常将女儿作为联姻工具,结为“秦晋之好”。所以,在春秋中后期,女子已经成为政治联姻工具。女性是为政治服务的,男女要想自由恋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春秋中后期,封建社会为了约束妇女,儒家又提出了“三从四德”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指妇女未嫁时从父、出嫁时从夫、夫死时从子。孔子的母亲颜征,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小时候呆在家里,出嫁以后跟随丈夫,丈夫死后也没有改嫁,独自养育儿子。所以,孔子的思想,有可能受到了其母亲的影响,所以在礼节这一块,对女性的规定非常严格。
抛开孔子母亲而言,就“三从”来说,已经约束了女性在未出嫁时的行动自由。古代女性在没有出嫁前,被灌输了这样的思想,为了保持贞操,呆在家里,少出去走动。所以,“闺女”就是这么来的,没有出嫁呆在闺房里面,少出去活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能出现自由恋爱,那就奇怪了!
也许有人会说,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是自由恋爱。其实,他们算不上自由恋爱。因为,卓文君在父母的安排下,16岁就嫁人了。然而,出嫁没有几年,丈夫就去世了。按照古代的“三从”卓文君是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丈夫去世后,她没有子女,所以回到了娘家。年纪轻轻的就做了寡妇,对于卓文君这个富家女子来说,肯定是受不了。所以,遇到帅气的司马相如以后,卓文君动心了,两人相约私奔。正好印证了孟子那句:“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父母国人皆贱之。”面对对这种情况,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很没有面值的。
虽然,卓文君跟司马相如约定私奔,已经让卓王孙难堪了。但是,女儿过着贫苦的生活,卓王孙实在看不下去,无奈之下送了一套豪宅、田产和众多的奴婢给卓文君。两人有了房子和银子,不再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烦恼。所以,很多人认为两人私奔属于自由恋爱,这是一种非常的浪漫的一件事。
据说,司马相如发迹以后,想纳妾。卓文君很生气,写一首《白头吟》表达不满。那一句“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也成为千古佳句。虽然说我们不知道卓文君与司马相的最终结局如何,从《白头吟》当中来看,司马相如辜负了卓文君的一片真心。所以,封建礼教下的女子,为追求恋爱自由,而冲破封建礼教的限制,其结局并非那么美好。

古代婚姻
古代为何那么多悲情故事,其实,就是封建礼教在害人!由于女子,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女子在未婚之前,接触不到除亲戚以外的男性。要么近亲结婚,要么通过媒人介绍。所以,就出现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后来的变种就是古代的“包办婚姻”。
什么是“包办婚姻”呢?通俗一点来说,由父母作主的婚姻,都叫“包办婚姻”。在子女还没有到结婚年龄,或者要嫁给谁,父母先作主。无论你愿不愿意,对方长相如何,只要父母同意了,女子都得嫁过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话是古代“包办婚姻”最好的诠释。
所以,“包办婚姻”就是在封建礼教对女子的约束下,逐渐产生的。由于,古代士族注重门第高低和,讲究门当户对。士大夫族阶级在走亲访友的时候,看见对方有个女儿,或者有个儿子,就事先预定了。所以,在古代士大夫阶级“包办婚姻”最为流行。

梁山伯与祝英台
比如,我国悲情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其实都有包办婚姻的影子在里面。故事,我简单的介绍一下:西晋时期,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与梁山伯,在杭州红罗山书院学习。两人相处三年,感情很好,并结拜为兄弟。祝英台在相处的这几年,一直喜欢梁山伯,只是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的身份。三年后,祝英台的家人催促其回家,在离开的时候,祝英台送了一个定情信物给梁山伯,以此来暗示对方。由于梁山伯太老实,不知道其中的含义。祝英台又暗示梁山伯家中有九个妹妹,愿意将九妹介绍给家境贫寒的梁山伯。其实祝英台在家中排行第九,九妹就是祝英台的小名。后来,梁山伯从师娘口中才得知这件事,当他去祝英台家提亲的时候。祝英台的父母已经将其许配给了他人,梁山伯遭到对方反对以后,回到家里抑郁寡欢,最后生了病,很快就去世了。
其实,祝英台的父亲将其许配给马家的时候,祝英台不愿意,表明自己喜欢梁山伯,并想让师娘说媒。然而,祝英台的父亲很反对,并说:“儿女的婚姻从来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由于古代的“包办婚姻”祝英台是身不由己。无论祝英台愿不愿意,父母答应将其许配给马家,做女儿的必须同意。
有人说,如果祝英台早点表白岂不是避免了悲剧。别说在古代,即便是现在很多女性,主动表白也要鼓起很大的勇气。即便是当时的祝英台主动表白,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如果门不当户不对,即便是自由恋爱,很可能被拆散。说白了,比起女儿的幸福,古人更看重名誉和地位。如果,梁山伯是士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局估计要改写。
如果是现在,不喜欢对方,其实可以解除婚姻。但是,在古代,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同意了的事情,就不能反悔。尤其是婚姻缔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答应的婚事又不能随便改变。所以,造成两队恩爱的鸳鸯,被这么拆散了。只能说,古代封建礼教真的很害人。
从古代的“包办婚姻”造成的悲剧来看,如果现代子女结婚,父母不能过多的干预对方的婚姻,让他们自由选择恋爱的对象。我觉得,在封建礼教没有约束妇女之前, 古代的婚姻,其实蛮浪漫的。在《诗经》当中就能体现出来,甚至现在很多人都达不到那种高度。为了求婚,带上琴瑟,唱着情歌向对方求婚,得现代男人真的是落后了。尤其是西周以后,这种现象真的是一去不复返了。

应该是变得更加独立了,是比较正确的婚姻观。买卖婚姻发展到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化婚姻观

为了加强统治与实力,之后各大势力开始联姻,没有了婚姻的自主权,婚姻由父母掌控。

婚姻观的看法

婚姻观的错误给人的认知带来偏差,让人在婚姻中放纵,甚至轻视婚姻的价值,没有尊重和信任在里面。正确的婚姻观不是一个或者两个原则,乃是对于婚姻的委身和委心——因为有盟约在先,不仅仅是在认识婚姻的层面上,而且在实践与生活的当中,除此之外,神的话是婚姻观的蓝本。然而,婚姻的偏差,最终指向...

为爱而生春秋时期自由恋爱结局悲惨的母女

在古代,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比起现在的自由恋爱,当时的束缚真的很压抑。可能现代人无法理解当时既定的东西。但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母女,因为自由恋爱而有了悲惨的结局。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哪对母女。事情是这样的。圣博是鲁国的一位大臣。他的父亲蜀狗是鲁的弟弟,但圣伯不是蜀狗的长子,...

古代与现代婚姻观的变化古代与现代婚姻观有什么差别

古代婚姻通常由父母或媒妁安排,存在一夫多妻的制度。现代社会提倡一夫一妻制,强调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和离婚自由。现代人在婚姻中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且在某些发达地区,这种自由被视为一种美德。4. 初婚年龄的变化:古代倡导早婚早育,男女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就步入婚姻。清末民初,随着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加,...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国人们才实现的婚姻自由?

那时候的自由恋爱十分罕见,所以 人的婚姻大多都是受到禁锢的,而到了1949年,新 成立后到如今这个时候, 人的婚姻观自然也随着意识形态的开放程度而不断进步,甚至是颠覆式的改变。 50年代的时候,新式婚姻彻底颠覆传统婚姻观:新 成立后,摧毁了一夫多妻制,在1950年4月,这一新的婚姻制度也被《 人民共和国...

“才离婚两个月你就找了女朋友,真没良心!”“已经与你无关了"

新时代的恋爱观打破了封建古旧的传统思想,古代从一而终的婚姻观也被丢弃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试婚、闪婚、自由恋爱。婚姻变得更人性化、更自由、更灵活,更轻率,当然,也便出现了各种乱象。离婚与结婚的机率几乎一样,仪式感逐渐退化。有人说 婚姻进步的标志是:离婚后还可以做朋友,婚姻也...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的风俗行为是怎么样的?是很自由吗?

春秋战国时期女子的风俗行为相对自由奔放。在《诗经》产生的这个时代,在平民百姓中男女交往和恋爱还是相当地自由和开放,民间的性风俗确是如此。《诗传》中所说的“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礼未备则不待礼”说明了有时可以不受那套繁缛的婚姻规矩的约束与限制;《周礼》所说的“以仲春之月会男女,是月...

古代女子的婚姻观

《氓》这首诗是反对女子自由恋爱的,但却反映先秦时期民间自择配偶的一定的普遍性。笔者的这篇文字不再谈民间女子的爱情,而要叙述古代贵族、官僚家庭自选夫婿的女子的婚姻。先看春秋郑国徐吾犯妹妹的择婿。徐吾犯是郑国大夫,妹妹徐吾氏很美丽,下大夫公孙楚送了聘礼,订为未婚妻。上大夫公孙黑羡慕徐吾氏的容貌,也...

自古以来婚姻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纵观 的历史,最近一次婚姻观念的剧烈震荡发生在 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随着社会的巨变、思想解放的战斗打响, 人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并逐步与西方婚恋观念靠拢和接轨,国人开始抛弃封建的包办婚姻,走上了注重两性平等、自由恋爱、以感情为婚姻基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