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彩礼的出现和历史与现实之间有什么关联?
最近三十年,全国彩礼价格水涨船高,经常可以看见"天价彩礼"的报道。在不少农村地区,彩礼动辄三十万、四十万,甚至更高,让人望而却步。2018年,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得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凑齐彩礼。因此,许多男青年结不起婚,或者因婚返贫。
江西丰城流传着一句话:"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什么意思呢?原来呀,"一动"指的是汽车,"不动"指的是房子,想娶谁家的女儿,必须买好房车;"紫""红""绿"是纸币的颜色,分别代表五元、一百元、五十元,"万紫千红一片绿"就是说要一万张五块,一千张一百块,还有若干张五十块,这些钱少说也有十五万了。再加上房车的价格,总共多少钱,可以掂量掂量。部分地区还有"三斤三两""六斤六两""八斤八两"之类的说法,这又是什么鬼?听起来好像是重量?没错!指的就是重量,鸡蛋的?不!是钱的!比如六斤六两,就是要六斤六两的百元纸币,一张百元纸币,大概1克多一点,六斤六两就是要3000多克,约合人民币30多万元,是不是很有才?
由于价格太高,因彩礼导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2015年,亳州一个男青年突然在家里 ,原因是负担不起13万的彩礼;2017年,宁陵县一位母亲跳河自尽,她儿子马上要结婚了,家里拿不出10万元彩礼买轿车,无奈之下,感觉对不起儿子,就寻了短见。2019年,江西发生因彩礼未足额返还引发的惨案。婚前,男方东拼西凑,大量举债,向女方支付了40万彩礼。两口子结婚没多久,离婚了,男方要求全额返还,女方却以家庭困难为由,只愿还32万。谈判破裂后,男方一怒之下,把女方给杀了。
历史悠久的天价彩礼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礼物叫"彩礼"或者"聘礼",女方家庭陪嫁的东西叫"嫁妆"。在 ,结婚送彩礼这一习俗,可谓源远流长,今天有许多女方家长高呼:彩礼是祖宗留下来得传统,必须坚持。因为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礼记》第四十四篇《昏义》有言:"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昏礼是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其中"纳征"就是指男方给女方家送聘礼。送多少呢?每个阶层都不一样,量力而行,天子有天子的标准,诸侯有诸侯的标准,至于平民,没有严格规定,《周礼》说:"嫁子娶妻入币,纯帛无过五两",算是给了个上限。
彩礼、嫁妆原先只是礼仪性质的,并不在乎数量的多少,作为婚姻达成的见证。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变迁,聘礼的价值、数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显庆年间,唐高宗颁布诏令:"自今以后,天下嫁女受财,三品以上之家不得过绢百匹,四品、五品不得过二百匹,六品、七品不得过一百匹,八品以下不得过五十匹,皆充所嫁女赀妆等用,其夫家不得受陪门之财"。当时官场、民间的彩礼、嫁妆数额惊人,奢靡之风日盛,让唐高宗很是不满,他通过行政手段干预此事,对每个级别的最高的彩礼,进行了规定。
当时部分官员为什么要送这么重的彩礼呢?因为他们和女方家庭有利益交易。初唐时期,人们都比较看重门第,在士人、老百姓眼里,出身名门望族,往往具备很高的社会地位。此时山东旧族虽已衰落,祖宗光环仍在,他们希望得到实力派的支持,还渴望获得大笔资金缓解经济压力。庶族官员,虽然靠个人努力当上了大官,有权有势,但出身不行,他们想娶名门之女,为自己或者子孙镀镀金。门第、出身上的差别,需要用金银财宝来弥补,多出钱,就能娶到名门望族家的大小姐。《资治通鉴》、《贞观政要》对此都有记载:"苟他族欲与为婚姻,必多责钱财"、"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唐太宗曾经吐槽这些人:"多纳货贿,有如贩鬻",你们简直是在卖女儿!
到中晚唐的时候,嫁妆突然又水涨船高了,背后反映的还是利益交易。科举制的推行,让许多有才华的男子看到了希望,他们努力学习考取功名。每当成绩公布时,许多有钱有权的女方家长就开始蠢蠢欲动,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找到新科进士,愿意出高额的嫁妆,请他们一定要娶自己家的女儿。动机是什么呢?进士以后混得好,就是国家的高级干部,假如婚约达成,有个潜力股做女婿,对娘家不是很有利吗?相当于在官府添了座大靠山。有些进士家境贫寒,就是想通过科举飞黄腾达、改变现状,现在不仅仅收了巨额嫁妆,脱了贫,岳父岳母还送个老婆,何乐而不为?
钱名交易、钱权交易,是上层许多高彩礼婚姻的实质。钱只是手段,老百姓感觉是天价,官员、富商却不认为,因为他们都是钟鸣鼎食之家,根本无所谓!对于另外一些家庭来说,嫁女儿的目的就是为了收彩礼,赚取更多钱财,并非真为女儿的幸福着想,这样的父母每朝每代都有。永徽年间,许敬宗被有关部门弹劾,贬为郑州刺史,理由是他把女儿嫁给了岭南实力派冯盎的儿子,借机收受了许多彩礼。当时岭南不比现在,经济落后,语言不通,一般是罪犯才去那个地方,许敬宗主动把女儿嫁到岭南,还收了那么多彩礼,大家就认为他是在卖女儿,给自己谋利。此外,他还把另一个女儿嫁到左监门大将军钱九陇家里,也是为了高额彩礼。博士袁思古就批评他说:"纳采问名,唯闻于黩货"。
许敬宗要高价彩礼,是为了挣钱;普通老百姓的动机就比较多元化。受重男轻女思想制约,许多人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女儿出嫁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之前养育的成本得收回来吧!不能白白便宜了女婿。而且女儿出嫁后,只有回来探望父母的义务,却没有养老送终的要求。古代不交社保,人老了也没有养老金。女儿出嫁了,需要婆家以彩礼的形式支付给娘家一笔费用,满足父母养老的需求,收到的数额越多,安全感越强;越是落后的地方,这样的诉求越强烈,尤其是家里只有女儿的。
那既有女儿又有儿子的呢?女儿出嫁可以收彩礼,儿子娶妻就要付彩礼,行情普遍那么高,娶媳妇的钱从哪里来?从女儿头上来,把嫁女儿收到彩礼钱给儿子,结婚就有保障了。此外, 还有个面子文化,给的彩礼越多,说明女婿实力越强,让外人看见了,女方家长会特别有面子。男方出的起高额彩礼,说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给女儿比较好的物质生活,更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婚姻。万万没想到,很多人的彩礼其实是借来的。
彩礼在古代是女子地位低下的象征,为何当今不一样?
原因1:经济差的家庭,重男轻女思想非常浓厚 事实上,现实中和网上报道的很多天价彩礼通常都发生在不发达的农村以及偏远区域,不过这里并没有任何歧视的意味。由于这些地区信息不发达,再加上交通以及经济发展等相当闭塞,因此不少地方重男轻女思想非常浓厚,传统封建意识左右着人们的头脑。有的地区受到计划...
在男方看来,婚礼前的彩礼到底代表着什么?
2、“彩礼”的历史渊源可惜的是, 几千年婚丧嫁娶中的习俗,人们更多只是“照着葫芦画瓢”,留了个形式,并用“日趋浮夸的形式”,渐渐掏空形式背后拥有深远寓意的“本质”。说起“彩礼”的习俗,可以追溯到“西周”。“彩礼”最初源于西周的传统习俗“婚姻六礼”。《仪礼》中写道:“昏有六礼,纳...
父母为什么彩礼要这么多 父母要太多彩礼怎么办
一、父母为什么彩礼要这么多1、有房有车是一个较基本的保障。现在很多人都在抱怨没房没车连老婆都娶不到,认为都是那些贪钱的女方家长造成的。可站在女方家长的角度想的话,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当今社会,有房有车基本上是一个较基本的小康生活水平,而嫁女儿,当然是希望她她能嫁得即使不是大富大...
现在的结婚彩礼越来越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之中,有些是相对比较正常。比如说有一定的竞争、攀比心态。彩礼存在,既有历史文化基础,也有社会经济基础,粗暴批判和武断禁绝都意义不大。主要对策还是予以舆论上引导,并加强相关法规细则的建设。有些并非正常,已经在历史演变中形成。比如说男女比例失调,目前国家生育政策已在不断调整,相信将来会...
多地在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工作,“彩礼”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而婚改,意义就在于可以实现零彩礼结婚,但是我个人觉得还不太现实,毕竟决定权还在于女方的父母。就算婚改已经出台了,但是女方如果不松口的话,你也不能够顺利的将她的女儿娶走。所以彩礼到底会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我认为这还得完完全全的看女方的一些要求,毕竟零彩礼是有点不太像话的,或多或少...
“村民下彩礼60样大件现金30万”引发热议,透露出了什么社会现象?
村民下彩礼60让大件和现金30万引起了网上的热议,这样的现象透露着现在的天价彩礼依然存在,亲戚之间的攀比也同样存在,也可以说明相关部门的工作可能没有做到位。就在1月16号的时候,在河南的某一个县城,一个村民将自己的彩礼送到女方家里去,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在视频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一辆皮卡车上面...
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是否将现实的农村描写的过于愚昧了?
第一:高价彩礼关于彩礼问题,这可以说是一个千古陋习了,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都是非常清楚的,从历史的发展来说,小编认为如今的农村陋习要比古时候更加恶劣,在过去人们的生活圈子并不大,虽然古代就有彩礼说法, 而且也不乏天价的,但是古代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讲究门当户对。随着社会的发展,...
整治天价彩礼,穷小伙就能娶上媳妇了吗?
整治天价彩礼可以减轻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压力,但并不能完全解决穷小伙娶媳妇的问题。这是因为结婚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文化、个人心理、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除了彩礼外,结婚还需要支付其他费用,比如婚礼布置、酒席费用、住房、生活用品等等,这些费用也可能超出一些穷小伙的承受能力。此外,...
农村彩礼问题明显,在你看来,彩礼有没有必要给?
我认为彩礼有必要给,但也应该根据实际状况来给。在如今这个时代当中,彩礼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年轻人走进婚姻的重要阻碍。尤其在部分农村地区,天价彩礼屡见不鲜。婚后生活是否幸福不得而知,但结婚上很多家庭一朝返贫是真的。彩礼是传统,但天价彩礼明显与现实生活不符。我没有具体了解过彩礼兴起于什么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