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婚娶有哪些传统民俗习惯?
传统婚嫁习俗 说媒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 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宗亲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将男方要送给女家的财礼开具出来。红单中有的还要写上回婿礼品,如帽、银花、衣服、鞋、袜等。开红单过程中,双方会讨价还价,最后协商敲定。红单开完后,男女双方还要交换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后男方来人在女家吃完中饭回去。 定亲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确定下来。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猪头、鱼、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场。吃完中饭后,女孩子要出来见面,称男家父母为爸妈,两家父母相互称亲家、亲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时间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后,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亲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几人,不带礼品,就是带一点,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后,男方要请算命先生择定过门日子,包括新娘出门的日子、时辰,到男家后归门的时辰,此外女方裁红衣、男方铺床的日子也要同时择定。 送菜和抬嫁妆 新娘过门前一、二天,男家要请宗亲将红单规定的聘礼和鱼、肉、禽、面条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来时就把妆奁、家俱等带回男家。 迎亲 也叫接亲或过门。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亲,有鼓手乐队,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轿的,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轿,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权代表,随带红包一、二十个。 接亲的人到女家后,先吃点心,然后由女家二人带着到祠堂烧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设宴请客。 新娘动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时或卯时,越走天越亮,象征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门,也不会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亲队伍前面是打灯笼的,接着是吹鼓手,花轿在中间,后面是接亲的人。 新娘到达男家,如还不到所规定的入门时辰,就要在大门口坪上或在门外旁边房子等候。入门一般是早上七、八点或八、九点,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门时辰,新娘要踢轿门,由男方的伴娘将新娘牵出轿,然后在大门口“过火堆”,新娘从用杉树枝烧起的火堆上跨过,才进大门。 拜堂 新娘在鼓乐声中进到大厅以后,就开始拜堂。大厅摆设香案,东边站父母、长辈,西边站外戚,北边站房亲,南边站小辈。拜堂前,外家要给新郎挂红,用五尺长的红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红五尺长,一心拿来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贵子,早生贵子中个状元郎。”拜堂时,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礼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对拜。 最后是亲戚见面,要给新娘红包。拜堂毕,伴娘用红罗将新娘牵进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声中从房门口向大厅撒喜糖。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盘捧上一只鸡,边端酒边讲:“团团圆圆,壁合珠联”,“观音送子,早生贵子”;“夫妻和好,白头到老”。 (此礼仪在梅州地区亦已不常见,被现代婚礼模式取代) 中午办酒席,吃婚宴,用高声地炮邀客,每半小时放一次,酒席开始入席时放三响。接着由礼生报名单,一桌二个上席,按辈份和亲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后其他人随便入席。男女宾客分开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闹房 闹房一种在大厅闹,一种在新房闹,也有先在大厅闹,后到新房闹。闹房期间,鞭炮隔几分钟放一次,一直闹到午夜方停。 回门 也叫“转门”。一般是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来请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罢午宴,当天回来。 送满月 结婚后一个月,新娘娘家要来送满月,同时送来小鸡、蔬菜、种子、谷种、豆子等,示意五谷丰登,财丁兴旺。
楼下回答很完美
客家人的婚娶有哪些传统民俗习惯?
8. 送菜和抬嫁妆是指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并将女方的妆奁和家具带回男方家。9. 迎亲是婚期前一天,男方组成的队伍到女方家接亲,有吹打、花轿和各种仪式。10. 新娘在规定的时辰动身,一般为子时或卯时,迎亲队伍有特定的顺序和仪式。11. 新娘到达男家后,若未到入门时辰,需在门外等候。入门时辰一...
客家人的婚娶有哪些传统民俗习惯?
有烧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庙宇、社公烧香),一个挑担的,一头挑带路鸡(一公一母),另一头是酒和松明,一个女的要带上新娘穿的衣服,还有扛木箧的二人,要扛去鱼、肉、酒、糕饼、香烟、鞭炮、蜡烛等物,媒人也要去,
广东的客家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春分、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等节气,亦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如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体现了客家人对自然节气的尊重。民间娱乐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传统节日中的秧歌、龙舟竞渡、踩船灯、舞龙灯、舞狮、高脚师、迎花灯、踩马灯、打花鼓、乐器会、演戏、放烟火,还有平时...
客家人有哪些传统的婚嫁之俗?
7. 定亲仪式,又称“大扎”,是双方正式确定婚事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男女双方会互相见面。8. 定亲后,双方会择定婚期,包括新娘出门和归门的时辰,以及裁红衣、铺床的日子。9. 婚前,男女双方会进行过礼,交换结婚礼物,女方回礼为陪奁和嫁妆。10. 客家婚嫁中,会杀喜猪以预示吉凶,同时新娘在过门前...
客家人结婚风俗有哪些 客家人结婚风俗介绍
新娘会给男方父母奉茶,接受者会给新娘红包。5. 拜堂后,新人会喝合卺酒,象征婚姻和谐幸福。紧接着是闹洞房,这是客家婚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6. 总的来说,客家结婚风俗虽然程序繁多,但却体现了客家人对婚姻的重视和尊重。客家婚俗与其他族群的婚嫁风俗不同,不存在包办婚姻,男女青年的婚姻自由。
赣南客家民俗的婚丧礼俗
赣南客家婚俗 1、议婚,意即说媒。2、订婚,俗称“定亲”。定亲后男方要提前半年左右初定迎娶日,并择吉日带上礼物送到女方家,此谓“报日子”女方同意的话则按日期赶制嫁妆,准备出嫁事宜。3、哭嫁,出嫁前新娘要在亲友面前号哭,俗称“哭嫁”,这是种非常特殊的哭,是怀着喜悦心情向亲友诉说离别之...
广东客家妹妹结婚有哪些风俗?
广东客家人结婚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独特的仪式和寓意。以下是详细的风俗介绍:1. 过大礼:男家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带着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表达订婚的诚意。现在,由于传统礼仪繁琐,常常会简化过大礼的环节。2. 嫁妆:女家的嫁妆是身份和财力的象征。传统上,嫁妆使用樟木箱子,...
请问客家人有哪些风俗?
1、客家哭嫁 女方从迎亲前一天晚上便开始哭嫁。当男方迎亲队伍的花轿到达女方家厅堂时,那唢呐声声,锣鼓阵阵,无形中便催哭了姑娘母女,这时产生第一次哭嫁。第二天拂晓时,姑娘由姑、姐或兄、嫂梳妆打扮,谓之“开容”,准备出嫁,这时产生第二次哭嫁。早宴后,当姑娘蒙上红头巾等待上轿时,这时...
赣南客家民俗婚丧礼俗
赣南客家的婚丧礼俗保留了传统的中原汉人习俗,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融入了独特的演变元素。婚礼和葬礼仪式各有其庄重与繁复之处。婚俗方面,议婚即说媒,订婚又称定亲,男方需提前选定迎娶日期并带礼品至女方家,被称为“报日子”。若女方同意,新娘则开始准备嫁妆。哭嫁是新娘出嫁前的重要环节,通过哭诉...
客家人婚礼习俗、报告日期和嫁妆
现在让咱们去看看客家人结婚时有什么习俗。1.火柴制造当一个男孩长大后,他的父母请人作为媒介来寻找合适家庭的未婚女性。媒体对女人那个男人的父母家庭,男人的年龄、外貌等。如果女人如果父母同意,他们会去相亲,这叫做拜访他人;如果没有,礼貌地拒绝。所谓的拜访他人意味着女人的父母邀请几个近亲和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