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结婚的年龄
西周礼制规定,男子二十岁“冠而列丈夫”(将头发全部挽至头顶结为发髻,戴上保护发髻的小帽子“冠”),表示成年。女子则十五岁为“及笄”(也是将头发梳理为垂于脑后的发髻),是为成年(《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女未达到成年年龄不得成婚。
《周礼》记载: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子因故晚嫁的,最多不超过二十三岁。有的史籍说女子十五而嫁。说法不一。但是,后来的结婚年龄显然是大大提前了。《韩非子》: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据杨树达《汉代婚丧礼俗考》记载,汉代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其后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历代法律也大都是提倡早婚的。
各个时期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越过文中“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一般都是14-16把
女子15岁,男子20岁。
古代法定结婚年龄(转)
1. 先秦时期的法定婚龄,男女分别在三十岁和二十岁。例如,舜和禹都在三十岁时结婚。2. 从先秦开始,男女的法定婚龄分别在三十岁和二十岁。例如,《周礼》和《春秋谷梁传》都有相关的规定。3. 战国时期,墨家提倡早婚,男二十女十五就应当成婚。4. 秦朝的法定婚龄比较特别,男子身高六尺五寸举行...
古代女子几岁可以出嫁?男子几岁可以娶妻?
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在泰始九年冬十月诏令,“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
解读古代结婚法定年龄:唐代男15岁女13岁
1. 在古代 ,法定婚龄因朝代而异,唐代规定男子应为15岁,女子应为13岁以上。2. 古代的婚姻通常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在婚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西厢记》中的红娘。3. 尽管看似封闭,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实际上颇为频繁。官府甚至会组织特定的聚会,如“仲春会”,以促进男女之间...
古人有法定结婚年龄吗?
对于唐代的婚龄,直接史料较少。但据《通典》记载,唐太宗时规定男子需年满20岁,女子需年满15岁后才能结婚。唐玄宗时期规定,男年15岁以上,女年13岁以上,即可结婚。《唐会要》明确指出,此年龄为合法结婚年龄,并非强制规定。这表明古代 婚龄虽有规定,但实际执行中较为灵活。综上所述,古代 ...
古代的时候,人长说方龄多少?是什么意思?一般男女结婚的年龄在多少
2. 古代女子年龄的表达方式独特,常常用两个数字的乘积来表示。例如,“二八芳龄”意味着女子十六岁。3. 关于古代男女结婚的年龄,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根据不同朝代的律令,男子和女子的法定结婚年龄各有不同。4. 在先秦时期,法律规定男子三十岁可以结婚,女子二十岁应当出嫁。5. 战国时期,齐桓公...
古代什么年龄段结婚
古代对于适龄男女婚嫁问题,亦制定了相关法令:越王勾践规定男子20岁而娶,女子15岁而嫁。宋仁宗时期规定男子15岁而娶,女子13岁而嫁。明太祖规定男子16岁而娶,女子14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是要被处罚的。譬如南北朝时,如果女孩适龄仍未出嫁即为犯法,家里人都是要跟着坐牢,这也就是...
解读古代结婚法定年龄:唐代男15岁 女13岁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 “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
古代最晚结婚年龄
古代女子结婚年龄规定如下:- 春秋时期,女子十五岁嫁娶。- 汉代,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岁嫁娶。- 唐代,女子十三岁以上嫁娶。- 明代,女子十四岁以上嫁娶。古代婚嫁法规有两类:常规和临时。常规法规规定法定婚龄,临时法规根据社会情况而定。如越王勾践、汉惠帝、晋武帝、唐太宗等在战争后提倡早婚。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