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楚雄婚丧嫁娶有那些习俗

  楚雄婚恋习俗:
  1949年以前处于封建制的地区,婚姻形态与汉族较为接近,但盛行族内婚制,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有的地方甚至不同的彝族支系之间也不通婚。婚姻礼仪各地也不尽一致。楚雄州牟定、武定、永仁等县的青年男女多自由婚配,但无论自由恋爱或父母作主,均有说媒、订婚、迎亲、回门等程序。彝族没有专职媒人,男女均可充当。媒人携带糖酒到女家提亲,同意之后举行订婚仪式,即"吃订酒"。由男方和媒人带上酒和部分首饰(必不可少的是手镯和一块红布)到女家,女家请来自己的长辈亲属一同商议婚期、彩礼、婚筵规模,迎送亲的人数等事宜。
  自"吃订酒"之日起,男女双方不得任意反悔。新娘出嫁时,按规矩要由男方派人到女方家中迎娶。接到新娘后,在去新郎家的途中,凡需过桥、翻山越岭、过河、爬坡坎,新娘均由陪郎背着。一路上,迎亲、送亲的青年男女弹着三弦、月琴,吹着唢呐、短笛,唱着背新娘歌,跳着舞,欢欢喜喜,热热闹闹地把新娘送到了新郎家。
  石屏等县坝区以及江城、元江、峨山、巍山等县,婚姻须经"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江城县彝族多数在本民族内通婚,但也不严格禁止跟汉族、哈尼族等外族通婚。新婚的第一二天,新娘由送亲的女伴昼夜陪守着,到第三天一早即回娘家。在娘家住满一个月后,婆家请人去接,仍有女伴数人前来同住。三天后又返回娘家,再住一月。直到第三次接回时,夫妻始能同房。有的妇女对包办婚姻不满,往往是长时间住在娘家不回。巍山彝族男孩八九岁时,父母就要给他定下亲事,称之为"喝定酒";喝了"定酒"后的双方家长已变成"亲家",已许配的姑娘开始称男方的父母为"爹、妈",当儿子长到十八九岁时,父母就要给他们完婚。尽管部分地区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缔结上存在父母包办的现象,但不少地区的彝族在婚前享有相当的社交自由,与汉族相比,彝族女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很少。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时,青年男女往往利用这些机会唱歌跳舞,饮酒吸烟聚会,开始相识、互恋、递送信物,不少人也在禀告父母而后成为眷属。

  楚雄丧葬习俗:
  楚雄州彝族古代行火葬,明清以后逐渐改行土葬,至今在元谋县、永仁县的一些地方的彝族村寨仍保留有火葬习俗。彝族有宗族墓地,但凶死者不得入宗族墓地;夭折者则有树葬、路葬、弃葬等葬法。老人死后有“接气”、“报丧”、“吊丧”、“献药”、“祭奠”、“指路”、招魂”、“起灵”、“献水”、“制祖灵”等仪式。
  在老人临死弥留之际,子女要守着老人,在老人快要“落气”时,子女要用一只大公鸡对口“接气”,也有的由长子对着老人的口哈气,以示“接气”。接气后表示老人已去世,亲属方可哭丧报丧。彝族报丧最简单的方法是鸣枪或鸣炮,村人一听到枪声便会主动前来帮忙。帮忙的人到后,就要派人去向死者后家告丧。到后家后,先在后家堂屋里磕头,告之丧讯,主人招呼报丧人坐定,另设一空坐位,意为亡者灵魂就坐,接着捉一鸡让报丧人用左手杀死后切成块煮熟,鸡头、鸡翅、鸡腿用一根筷子串起挂在门框上。吃过饭后由直系亲属拉一只羊,请一班乐师和亲友一起杠着魂幡孝旗,敲锣打鼓,吹响长号、唢呐,前去吊丧。
  老人亡故后,丧家即须拉来一只绵羊,抱在死者头上绕九圈后,用木棍把羊打死,把羊头对着尸体的头放在死者身旁。长者念祭词,大意是:你死了,你的魂要到祖先的魂那里生活,你带走这只绵羊,作为你的财产,拿去给祖灵作见面礼。念毕之后,杀羊烧肉祭死者亡灵。这个仪式叫“打断气羊”,彝语叫“哥则曲”,意为断气的伴。丧家要用锥栗树枝搭起丧棚,停放灵柩,给亡灵“献药”、“指路”。所谓“献药”,就是由毕摩依死者生前所患之病配成药剂,在灵位前架一竹槽,死者家属跪在灵位前用一小勺,一面由毕摩诵《献药经》,一边将药汁注入竹槽中流出,意为给死者喂药,认为从此亡灵即可病愈。“指路”是彝族送葬仪式上为亡灵指明通往祖地道路的祭祀活动。指路时,灵柩放在树枝插成的望乡台之前。孝子跪两旁,毕摩边念《指路经》边向致祭亲友身上撤米粒。诵毕,由死者的女婿或后家跪在弓箭处,将所备之箭向前方直射。由毕摩拿一只新笔,蘸着雄鸡冠上的血,用一个面镜照着纸扎的金童玉女,点画耳目口鼻之窍孔,然后便开始发柩,或火葬或土葬。
  火葬时,要在预先选好的火葬地点挖一个坑,上放备好的白柴,烧男尸时堆9层柴,烧女尸时堆7层柴。子女亲友哭灵一阵后,将尸体抬上柴堆。尸体的头向北方,男尸面向东方,女尸面向西方,点火焚化。火化后把尸灰捡起撤在山头竹林间,用卵石把火化地点围上一圈。最后由毕摩用红绿线系山竹根一节,及绵羊毛少许,盛入一个小布袋内,装入用竹子编成的小篾箩内制作为祖灵祭祀供奉在家中,整个丧葬程序便结束了。
  总的说来,云南旅游地楚雄彝族的这些丧葬习俗,都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遗存。随着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如今丧葬程序已大大简化。

楚雄婚丧嫁娶有那些习俗

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时,青年男女往往利用这些机会唱歌跳舞,饮酒吸烟聚会,开始相识、互恋、递送信物,不少人也在禀告父母而后成为眷属。楚雄丧葬习俗:楚雄州彝族古代行火葬,明清以后逐渐改行土葬,至今在元谋县、永仁县的一些地方的彝族村寨仍保留有火葬习俗。彝族有宗族墓地,但凶死者不得入宗族墓地;...

云南楚雄女儿出嫁,男方必须在女方家坐三天吗?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之一。所以有很多奇特的少见的婚丧嫁娶的习惯。在云南楚雄女儿出嫁,男方不一定非要在女方家里住三天。在云南楚雄彝族山区,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那就是“姑娘房”。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图源网络,侵删)姑娘长到十六、七岁...

婚丧嫁娶指的是什么

1、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时,青年男女往往利用这些机会唱歌跳舞,饮酒吸烟聚会,开始相识互恋递送信物,不少人也在禀告父母而后成为眷属楚雄丧葬习俗楚雄州彝族古代行火葬,明清以后逐渐改行土葬,至今在元谋县永仁县的。2、根据2021年颁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移风易俗治理婚丧嫁娶不良风气,持续推进农村移...

彝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彝族的风俗习惯是服饰、饮食、待客之礼。彝族男子服饰一般为对襟、短衣、长裤,女子服饰既有长衫、中长衫、短装,还有外套坎肩,头饰以银泡、绒线做花,服饰图案以自然纹居多,几何纹次之。彝族的饮食主要以土豆、玉米、荞麦、大米为主,副食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等。彝族的酒有坛坛酒、桶酒、水酒等...

彝族有哪些特色

以表示亲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烧去相互身上的邪魔。六、秆秆酒 彝家人饮酒,常常是“有酒便是宴”,还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圆圈,一端着酒讯依次轮流饮着,所以彝家人又叫饮“秆秆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彝族 ...

关于民族风俗的资料

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大块大块(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大、小凉山及大部分彝族禁食狗肉,不食马肉及蛙蛇之类的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建筑特色】彝族的房屋结构有的...

云南的民俗文化

云南有哪些风俗 云南第一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

了解一下彝族的地形地貌、衣食住行、风俗习惯有哪些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恋:"爬花房"是楚据彝族特有的风俗。姑娘年满16岁,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他们在一起吹响蔑,对调子,互诉爱恋之情。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并无拘束。一旦爱情成熟...

彝族的民俗文化是什么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即早上六碗莱,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晚上八碗莱,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口味嗜咸、香、辣、麻,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民族风情——彝族风情

8. 广西彝族主要居住在山区,以农业为生,主要种植玉米、稻谷、红稗、豆类等作物。他们也从事经济林种植和养殖业。他们的生活简朴,住房为石砌房基或木板干栏房。9. 彝族社会以一夫一妻制家庭为主,重视舅舅的权利,实行姑舅表婚和入赘婚等习俗。婚丧嫁娶等习俗有独特之处,如舅舅对外甥的婚事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