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哭嫁这个结婚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明明是喜事,为何要哭?

“哭嫁”这是一个 人特有的结婚习俗,这个习俗是从汉朝开始的。因为父母把女儿养育成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今又要把女儿托付给另外一个男子,父母自然是非常的不舍,所以伤心至极,自然是要流泪恸哭。“哭嫁”主要是父母为了表达为出嫁女儿的不舍之情,女儿表达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哭是最能表达感情的一种形式。

“哭嫁”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称呼,有的地方叫做“哭出嫁”或者是“哭嫁囡”,因为新娘是坐婚轿出嫁的,所以一些地区也叫做“哭轿”。“哭嫁”是一种传统的结婚习俗,对“哭”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哭嫁”的时间一般是从新娘子从娘家出嫁前半个月或者是一个月的时候开始,有的人家财力雄厚,或者是疼爱女儿,甚至从三个月前就开始进行“哭嫁”活动了。

“哭嫁”在新娘出嫁之前都是比较随意的,对“哭”的方式没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可以断断续续地哭,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自由发挥。唯一的一个要求就是,如果有家族里的亲戚朋友来,见到谁就开始哭谁,“哭”在此时就相当于一种回报亲戚朋友的道谢之礼节。

“哭嫁”的最高潮自然是结婚当天和婚期前一天,这时对“哭嫁”就做了严格的要求。大概分为这几个部分:“哭爹娘”、“哭哥嫂”,还必须边哭边唱。“哭唱”的内容必须依照前期准备好的歌词进行,不能随便哭,也不能随便唱。“哭唱”的歌词一般是家族传下来的,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哭唱”歌词维系着家族的传统。
“哭唱”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看家本领,谁不会唱,不会哭就会被众人所耻笑,甚至受到歧视。那些出嫁的时候没有“哭嫁”的姑娘会被认为是非常没有教养的,会被邻里耻笑一辈子。“哭嫁”是传统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现在有的地区甚至仍然保留着这种传统。

从战国时期开始,认为哭是对家里的不舍,同时也有嫁过去会幸福的含义。

因为这个是古代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哭嫁这个习俗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虽然是喜事,但是嫁过去以后会不会幸福都不知道。

新娘从此要离开父母家,父母当然舍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