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哪个少数民族有抢婚?抢婚是什么回事?

  土族“抢婚”

  生活在甘肃天祝、永登及青海互助县的土族中,旧时流行着一种“抢婚”的习俗。

  土族的婚礼要经过提亲、送彩礼、设喜筵招待“红仁切”(西客)、亲友邻里等繁杂的礼仪程序。

  一些无力送彩礼和举办喜筵的贫苦人家,就利用奇异的天象采取“抢婚”来解决问题。

  在发生日食或月食的夜晚,已定了亲,但缴纳不起彩礼的“准新郎”,骑上一匹快马,随身携带用红布包裹起来的一把木梳,骑马来到未婚妻家门前,把包裹木梳的红布包儿扔上房顶,然后大声喊:“快把许给我的姑娘送出来!”……

  等到女方的家里人应声之后,“准新郎”策马回头,往回奔跑。女方家的人则奔出房门,一边骑马追赶,一边大声叫骂。没有养马的人家,也要徒步追赶一程。其实,姑娘家里人的这种追逐和叫骂,只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形式,他们并没有将未婚女婿追上惩罚一番的意思。第二天,未婚女婿请上“瓦日哇”(媒人)和庄子上的头面人物,前往老丈人家要人。女方的父母必须将女儿送到女婿家里,并免除送彩礼和办喜筵等一些繁杂的礼仪程序。

  据说,在日食或月食之夜“抢婚”,是因为在那天“没了天日”,世界又回到了混沌未开的时候。在这样的黑夜里“抢婚”不会触犯天神地煞。既然天神地煞都管不了,家法、民约自然就更不起什么作用了。其实,土族的这种“抢婚”并没有真正去“抢”,而是“强行”向岳父母“索要”媳妇。这实在是聪明的土族人利用奇异的天象抗拒买卖婚姻的一种绝妙办法。

  抢 婚

  抢婚,亦称抢亲、抢夺婚等,是旧时一种流行于部分地区和民族中的婚俗。如在迎亲之日,小伙子约集同伴,持刀,袋藏铜钱,来到事先与新娘约好的地点,隐蔽起来。待新娘出现后,“伏兵”四起,“抢”着新娘就走。新娘则大声呼“救”,家人亲友闻声追来,乡邻随同起哄。抢亲的一方便抛撤铜钱,乘追赶的一方拾钱之时,逃逸而去。此例可窥抢婚之一般特征,即通过打闹式气氛的制造给婚礼增添一些情趣。

  抢婚习俗的由来,一般认为是古老的掠夺婚(也称劫夺婚、抢劫婚)的遗存或变异。典型的例证见《周易·屯》爻辞:“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是说一支似寇非寇的马队抢来不从的女子,被抢女子拼命呼喊,血泪汪汪(陶毅、明欣《 婚姻家庭制度史》,东方出版社,1994)。但这种掠夺婚俗究竟出现于什么时候、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一说,掠夺婚盛行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游牧时代。此时因女子已是男子的所有物,所以成为部落与部落、民族与民族发生斗争时的掠夺对象(《东莞婚歌研究》,《民俗》第一卷,第二期)。

  一说,掠夺婚产生于对偶婚向个体婚演进的原始社会末期。对偶婚制实行“夫从妇居”,男子“寄人篱下”,难以树立性别权威,无法改变传统的继承制度。随着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他们要求不再“嫁”出去,而将女子“娶”回来。但由“妻”方居住改变为“夫”方居住,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其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和激烈的斗争,“抢劫婚”就是以暴力掠夺手段来实现的变革。

  一说,掠夺婚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之时。论者同时指出导致这种婚俗的原因有二:一,男性成为主要生产劳动力后,妇女的地位下降,为了生存常有溺杀女婴的现象。由此出现的后果是男多女少,两性比例不平衡。二,女子也是家庭劳动力的一分子、氏族财产的一部分,家长或族长不愿其被分流出去。然而在父系氏族时代,发展族外婚已成为必然趋势,所以抢婚就成了缔结婚姻的方式之一(郭兴文《 传统婚姻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一说,掠夺婚的出现可追溯到人类由原始杂交向血缘家族班辈婚演变的原始社会前期。当时,家族与家族之间经常为争夺某一生存条件、某一猎获物而械斗。所获俘虏,男的予以杀害,女的则可用以满足性的需要。有了这种诱惑,各家族之间经常发生以掠夺对方妇女为目的的战斗。被抢劫的妇女在对方家族长期与人同居,也会逐渐适应新的两性生活。尤其生儿育女之后,她们与新的家族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于是抢夺妇女的事件屡有发生,甚至会演成各家族之间习惯性的报复。因抢亲出现的不同家族的远缘结合,其后代远比血缘家族近亲繁殖的畸形婴儿优越。此时人们遂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认识,开始到族外寻找更为美满的婚姻,从此抢亲变成自愿的结合(郑慧生《上古华夏妇女与婚姻》,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此外,还有学者断言 历史上只有虚拟性的“抢婚”仪式,并无野蛮的掠夺婚俗形态的存在。如有人认为,所谓“劫夺婚”,一般是假劫真婚。《仪礼·士昏礼》规定,男方“亲迎”要用全副的黑色装备(“载鬼一车”),可能是受这种风俗的影响。魏晋以后,我国爨族仍实行劫夺婚的制度,“将嫁女三日前,(女家)执斧人山伐带叶松,于门外结屋,坐女其中。旁列米淅数十缸,集亲族执瓢、杓,列械环卫。婿及亲族新衣黑面,乘马持械,鼓吹至女家,械而斗。婿直入松屋中挟妇乘马,疾驱走。父母持械,杓米淅洗婿,大呼亲友同逐女,不及,怒而归”(清人曹树翘嘉庆《滇南杂志》)。这段叙述几乎是对《周易·屯》劫夺婚的疏解,也说明在夺婚之前,男女已有婚约关系,而不是男子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女子(向黎《古代“劫夺婚”》,《文史知识》1981年第4期)。

  与上述观点相似,有人把《周易·屯》的爻辞看成一首浪漫的婚礼进行曲,“首先造成一种悬念:这是些什么人?强盗吗?然后云破月来,挑明主题:原来不是盗寇,而是求婚的队列。接着便是婚礼的发展,介绍求婚的聘礼。最后进入高潮,新娘无声饮泣,泪水中似乎交融着悲与喜”(黄玉顺《易经古歌考释》,巴蜀书社,1995)。

  众说纷纭。掠夺婚的时代与成因尚无定论,进而连其是否存在过也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推敲起来,朦胧难辨的原因,在于直接性证据的缺乏,因而有些论证不无凭假设加上想像之嫌。欲求得上述问题的历史真相,看来还有一段艰难的探索历程。

抢婚是哪个民族风俗

抢婚是彝族、纳西族、景颇族等风俗。抢夺婚,是指男子抢夺女子缔结婚姻的一种婚姻形式,古代掠夺婚演变而成。在 农村有抢夺的风俗,大多是因男女家庭为避免正常仪式的耗费所进行的替代方式。在彝族社会中,抢婚还保留有古代掠夺婚的遗迹。彝族的习惯法承认抢婚的合法性,因而,一直到1949年以前,彝族的强制...

走婚是什么意思?走婚和抢婚习俗是怎样的?

1. 走婚是云南和四川某些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婚姻制度。2. 抢婚是早期社会中一种婚俗,通常发生在部落之间。3. 抢婚和走婚虽然看似混乱,但实际上双方当事人在结合之前已经建立了感情基础。4. 走婚中的男女双方会在夜间秘密相聚,类似现代试婚的行为。5. 在走婚中,孩子出生后会在女方家中养育,由女方...

抢夺婚特点

傈僳族的抢婚则更显戏谑,男女双方私下约定,男方带着刀去“抢”新娘,姑娘装作呼救,乡亲们假装追赶,抢婚者抛撒铜钱引开众人,最终新娘被带回男家,举行热闹的婚礼。这些抢婚习俗在不同民族中,各具特色,构成了少数民族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彝族古老的婚俗文化--抢婚

彝族抢婚是对新人的一种祝福,传说很古老的时候,鹤庆蜜息山上住着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魔鬼十分厉害,左手一指,天就会刮风;右手一指,天就会下雨;大嘴张开吐口气,天地间立刻黑雾滚滚,飞沙走石,雷电冰雹跟着来……最可恶的是,魔鬼把所有白彝女子,全部抢进它住的魔洞里去做它的媳妇。白彝部落的...

阿昌族为什么会有抢亲的习俗

解放前,抢亲是阿昌族青年男女缔结婚约的一种形式。阿昌族的青年人或壮年妇女一谈起这事,都会滔滔不绝地说出其中的喜悦、感叹和悲伤。这种抢条现象,在梁河至今仍时有发生。往往是顺利的。女方父母紧追不放的情况很少。抢亲一般是由三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恋爱建立了感情,而在...

赫蒙族现在还可以抢婚吗

赫蒙族是 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在传统文化中,抢婚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它与当地的婚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赫蒙族的传统婚姻观念认为,结婚是男女之间一种自由选择的行为,不应该受到家庭、社会的干涉。因此,抢婚在当地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行为。此外,赫蒙族...

云南的抢婚习俗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

除了泼水节,对歌也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青年的传统活动,他们在节日中通过歌声传递祝福和喜悦。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颇、瑶等民族都有独特的抢婚习俗,这种习俗通常在恋爱婚姻受到阻碍时出现,成为他们寻求自由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在泼水节的特殊场景下,傣族青年身着华丽的节日服装,女子将花包投向...

走婚是什么意思?走婚和抢婚习俗是怎样的?

抢婚和走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婚俗,而且这两种婚俗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少数民族中。走婚是丽江泸沽湖地区及和四川交界处摩梭族的婚俗,抢婚是丽江纳西族的婚俗。在我们的想象中走婚与抢婚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混乱的味道。其实不是乱走乱抢的,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当事的男女双方,事前已经相爱,彼此有了...

神秘且浪漫的藏族婚姻习俗

藏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藏族的婚姻习俗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非常神秘并且具有独特的浪漫色彩的。据悉,藏族开始有着一夫多妻的制,不过随着时代的更替,这种现象已经逐渐减少了,只有一些偏远的游牧地区,依然还存在着这种现象。除了一夫多妻之外,你还知道哪些藏族的婚姻习俗呢?藏族的婚姻习俗,是神秘而浪漫...

探秘岩神抢婚节:云南哀牢山深处的奇特风俗

在双柏境内的哀牢大山深处,有一个少数民族小山村——他宜龙村,这里的村民每逢正月十五,便身着节日盛装,相聚在村外的石岩子山上,杀鸡宰羊,纵酒对歌,尽情狂欢,以当地特有的方式祭奠传说中被岩神——黑蛇抢走的彝家少女。这一天就被称为:岩神抢婚节。随着时代的变迁,“抢婚”二字在人们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