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非离婚不可?怎么样做决定才不会后悔?
迷思1:再也无法处理彼此差异? 不同于谈恋爱的浪漫与浓情蜜意。婚姻是在处理彼此的差异,以及满足对方的需求与期待,从不同个案居然可看到一些共同性。 小到挤一条牙膏,大到金钱的使用、亲子教育或姻亲的相处,每对夫妻多少会出现差异,很多还背负着原生家庭的观念与影响。 像电影《Kiss 情人》,作家先生个性浪漫,不拘小节,常突发奇想,制造意外的惊喜,逗得孩子开心不已。太太却受父母影响,生活严谨,一丝不苟,对先生制造的惊喜常泼冷水。婚前最吸引他们的特质,在婚后却变成最大的差异 --- 所谓个性不合。 她们曾经吵到谷底,冷漠以对,也曾经分居,认真思考是否要离婚。最后,两人各退一步,愿意努力缩短彼此差异,为孩子婚姻继续这段婚姻。 当然,每对想离异的夫妻原因不尽相同,但婚姻专家建议,不妨从婚姻的现实面去问问自己:“引发自己或对方想离婚的最大问题和差异是什么?这个差异是否已大到无法解决、再也走不下去?” 像有一对夫妻曾为是否要接妈妈同住意见不合,互丢狠话,几乎要分手,因为两人都各执一词。先生想回馈反哺之恩,太太却对婆媳关系感到紧张,怕相处不来,两人有极大的差异。最后,他们决定在离家500公尺处买房子给妈妈住,达到就近照顾的目的,也纾缓了妻子的焦虑。 其实离婚和不离婚的夫妻会碰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只是处理的方法不太一样。 迷思2:婚姻中已得到我想要的? 除了辨认彼此的差异,以及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之外,徘徊在离婚边缘,痛苦不已的人也不妨大胆想想:“我在这桩婚姻中要的是什么?我努力的,又得到我想要的吗?”经过实际的估量,有助于澄清内心的混乱与痛苦,作出日后不会后悔的决定。 位居金融要职的晓玲曾在几年前碰到先生经商失败,当时非常担心家庭受到连累,晚上焦虑到睡不着,也打定主意要离婚,离开那个不争气的先生。最后,在婚姻谘商的协助下,一层层剥开心中的焦虑与混乱,缓了离去的念头。 首先,是先确认当时的法律条文,确定夫妻财产分开就不会受连累。此外,她的谘商者还问她:“离婚后真的能得到你要的吗?”她就开始想,如果何先生离婚了,就要他搬出去住,因为房子也是她的,但两个小孩就没人照顾,因为那时保姆正好离职。此外,那时候每个月才给先生一笔不多的钱当家用,远比一个月付保姆费来得少,其实是亏欠先生的,而且保姆也不会像先生这样爱小孩。 算来算去,晓玲终于看清楚,先生除了不善经商,负债之外,他是个好爸爸,也很爱家,是她在婚姻中最需要的,让她无后顾之忧拼事业。因此,她打消离婚的念头,几年后婚姻状况越来越好,甚至还借钱资助先生再度创业。 世界上真的没有完全美好、无裂痕摩擦的婚姻。哪桩婚姻不是坑坑疤疤,问自己要什么,恐怕更实际重要。 即使是碰到婚姻最大的 ---外遇,心中自然充满了痛苦和愤怒,但看到先生对孩子的爱与付出,让她不愿轻易离婚,她自述,“让孩子好好成长,有完整的父爱,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但她的闺中密友晓玲却不这么想,同样是面对先生外遇,她坚持离婚,独自抚养孩子,因为她坚持在婚姻里忠诚甚于一切。 迷思3:离婚会比较好?想象一下离婚后的状况,也有助于自己审慎考虑是否要离婚。 比如说,有些人在离婚后才惊觉到原本要叫他爸妈的人,现在已经不能再叫,心理上有很大的失落。原本是某人的太太或先生,现在也不是,会有情感上的落差。更实际的是没有人在为自己付账单或是一起负担房贷。或是下班回家独自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屋子,没办法天天见到小孩。 有些夫妇到了离婚协议的阶段,被问到:“小孩子跟谁过年?”、“你要怎么跟孩子碰面?”,警觉到离婚后的情况,才打消离婚念头。 离婚绝不只是要离开这个讨厌的人,而是要面对法律、财务、心理、情绪和社交关系各方面的改变。 因此,不妨在动了离婚念头之后,先找人谈谈。例如,透过离婚前的谘商,可厘清彼此的需要,整理混乱的情绪,也许还有调整空间。即使最后决定离婚,也可以作好准备,将撕裂的伤害降到最低。 碰到特殊情况,像家暴,更应该做好准备才能离婚,而不是在口头上一直宣示要离婚,及其丈夫更大的愤怒而遭到更大伤害。像是找到救助妇女的支援团体,再有安全的庇护场所和计划后才离开有暴力倾向的丈夫,才不会连累无辜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