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古代女子13岁左右结婚算早婚吗?我要理由

关于古代女子结婚年龄:

《黄帝内经.素问》:“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就是说男子16岁、女子14岁之后就具备生育能力,可以结婚。

齐恒公曾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孔子主张“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于此而往,则自婚矣。”墨子说:“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不敢毋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

因此,古代女子结婚年龄其实比现在早多了。通常,统治者还会用法律来设置结婚上限年龄(现在的婚姻法却是设置结婚下限年龄),防止晚婚。

从古代墓志等资料总结,古代女子在15-19岁结婚为多。( )古代平均寿命短,夭折率高(需要生育六七个孩子才能防止人口减少),要珍惜生育时间,早结婚的话,孩子长大成人就是帮手;要是像现在30岁才结婚,一方面完不成生育六七个孩子的任务,一方面很多人在孩子未成年就会死亡,孩子便成孤儿了。并且早育对晚育更有利于优生(使得大多数孩子都在母亲黄金生育年龄出生)。

在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力模式下,男子20岁、女子17岁已经接近人生中物质再生产能力的鼎盛时期,具备养家糊口的能力,而这个时候生殖能力也接近最佳,无论从物质再生产还是人口再生产角度,这个年龄结婚都是比较理想的。

由于古代夭折率高,瘟疫、战乱常使得人口剧减,早生、多生就显得极为重要。那么,女子十来岁出嫁便成家常便饭了。

众所周知,古代素来有多子多福的观念,因此,早婚早育对维持 民族人口的数量非常重要(很多古代与 民族势均力敌的民族都消失了)。

这一点,我们从历史资料和电视电影剧本中可以看到。

举一些例子来说:孝庄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孝庄13岁,皇太极34岁;康熙的母亲佟佳氏生康熙的时候13岁;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嫁给唐太宗时13岁……

关于古代人在女子贞操问题上的一些分歧:

我们所熟悉的贞操观,在宋代才被妇女所崇尚且形成俗规。实际上,除了宋代,历朝历代对女子的贞操观并不是非常严格。

妇女贞节观念,宋代以前的统治者都倡导过,但是并非视为十分严重之事。

从总体上看,从秦汉以来一直到宋代程朱理学兴起之前,对妇女的贞节观念还是较为宽泛的,女子再嫁、寡妇再嫁决不会被视为不符合礼教的规范而严加指责或禁止。

如前汉朱买臣妻离婚再嫁,是个人人皆知的故事,况且朱买臣发达后,还优厚地对待前妻夫妇。著名的《孔雀东南飞》,焦仲卿妻被罗母休回娘家后,也无人嫌弃,反而是太守、县令一再遣媒议婚。到后汉,寡妇或弃妇再嫁更视若为常,如著名的蔡文姬,嫁三次,也并没有被人们轻贱,可见汉代对贞节观是较为淡薄的。

唐代不甚注重贞节观念,从皇宫公主后妃到民间,妇女改嫁和再嫁较为普遍。

至宋代,由于出了一班儒者,形成理学,改变了 的学术思想以及风俗制度,也使妇女的贞节观念在崇古的基础上愈演愈烈。

在宋 国初期,对于贞节观念还是很宽泛的。如范仲淹在“义庄”《田约》中,准许给予寡妇再嫁的费用,而男子再娶反而不给,他也从无指责妇女再嫁,范仲淹的母亲就曾再嫁,他毫不以母亲再嫁为耻。

而王安石的贞节观念是很宽容的。他当儿子在时,就把媳妇改嫁了。

宋代从程子传到朱子(朱熹),已是宋儒理学的集大成者了,对于妇女来说,至少要受到四种压迫:第一,女子必须柔顺,服从男子,曲不可争,直不可讼,不许干涉外事,只安心做家庭奴仆。第二,丈夫死时,无论有饭吃无饭吃,都要守节,守到饿死也不能失节;而且,守节妇女不但不能涉及性要求,就连皮肤手臂也不能与男子触碰。第三,男子有休妻的自由,为博得男子欢心,不被遗弃,妇女的一切言行举止、服饰妆扮都要以男子好恶为准。第四,处女的贞操是极其重要的,贞操是女子第一生命,如贞操与性命不能两全时,唯舍命而保住贞操。宋代与以前历代王朝比,是对妇女束缚最多和对于妇女贞节的态度极为严厉的一个朝代。夫死守节已成为妇女应尽的义务,并且,这种观念深为妇女所崇尚,已成为下意识的一种俗规了。

明代中后期,对贞操的轻视与性解放程度绝不亚于今天。只要去看看三言二拍、《金瓶梅》等明清小说就一目了然。

清代的统治者本来就是外来民族,在贞操观念上更不一样。孝庄下嫁多尔衮这个疑案就能很好地说明当时的情况,兄死嫁弟,父死嫁儿是满族入关前的风俗。

可见,对于女子的贞操问题,实际上都是视情况而定,并非一味地严打。

先不说民间如何,就算是统治者,也不能例外。举几个例子:

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在嫁给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刘启之前已经嫁给别人了,而且还生了孩子,连婚都没有离就悄悄地参加了宫女选拔赛,最后成了皇后;杨贵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甄洛原本是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妻子,后来做了曹丕的皇后;羊献容还是 历史上唯一做过两个国家皇后的女人,等等。

可见,现代人经常误以为古代人在贞操观上十分保守,其实是极端错误的。

因此,大家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便于理解。

浪客中文网

不算,汉惠帝刘盈的皇后是他的表侄女,嫁入宫时才11岁

古代男女多大结婚算是早婚呢?

古代人,男未满16,女未满13岁的人结婚,就算是早婚,而对于早婚的人,都不会对其做岀政治上的任何处罚的,只是督促他们,如果生了孩子遗弃,那就应该是判重型的。

解读古代结婚法定年龄:唐代男15岁 女13岁

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 “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

古代女子结婚年龄

在古代 ,女子的结婚年龄普遍较早,通常在十三四岁至二十岁之间。这一习俗主要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代社会的背景。在古代 ,农业是主导产业,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鼓励早婚早育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此外,当时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人的平均寿...

古代女子十三四岁都没有发育完全 她们为何早早就嫁人了

这样的年龄放到现在来说绝对算得上是早婚,甚至可以说已经太过超前了,可殊不知在古代,这是相当于现在的标准出嫁年龄,那为什么古代的女子这么早就嫁人了呢?身体都很可能尚未发育成熟,这样的做法是有着什么原因吗?01统治者扩充人口的需要 这第一点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古代的政策有着直接的...

在古代社会,为何十三、十四岁的少女就开始结婚生子了?

国家鼓励年轻女子结婚生子。10. 古代人的寿命普遍较短,为了早续香火,女子早早结婚。11. 古代社会重视传宗接代,女子结婚年龄因此提前。12. 十三四岁女子早婚的现象,与当时的国家政策、社会现实和根深蒂固的观念有很大关系。13. 这些早期结婚的女子往往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导致许多古代妇女生活悲惨。

古代女孩多少岁嫁人

4、历代君王推行早婚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增加人口。女性若15岁成婚与25岁成婚,人口增长将相差一倍。这样的政策意味着在百年之内,可以额外增加一代人。因此,古代女子被鼓励尽早结婚,这实际上是对女性身体价值的持续剥削。5、尽管有人担忧过早期婚姻可能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但君王们为了增加子民数量,对此...

古代女子十三四岁都没有发育完全她们为何早早就嫁人了

在古代,女子通常在十三四岁左右就早早嫁人,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多重原因。首先,统治者为了扩充人口,增强国家实力,会大力提倡早婚早育。例如,汉朝时期吕后曾下令女子在15岁前结婚,并给予执行政策的家庭税收优惠。其次,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女子被视为外姓人,早点出嫁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再者,古代人的...

为什么古代女子一般十三四就嫁人了?这是否过早?

我们知道古代女子结婚是很早的, 十三四岁的时候,他们不是在学校读书,很多已经为 子,甚至生了孩子。我们知道,这个年纪是女孩儿身心发育的阶段,所以如果在这个年纪结婚的话,可能会对女孩的身心都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如果怀孕的话,肚子里面的胎儿在生长发育,女孩身体也在生长发育,所以就很容易造成...

古代女子的结婚年龄是多大?各个朝代有什么不同?

关于古代婚姻,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认识,古人普遍早婚早育。从文献资料来看,古代女子结婚是比较早的,具体早到什么程度呢?一般而言,古代女子到了13、14岁就要出嫁的,最晚也不能超过19岁。《春秋谷梁传·文公十二年》载,西周时期男子20岁“冠而列丈夫”,女子15岁为“及笄&...

古代结婚有哪些叫法?各个朝代的结婚年龄是多少?

可见,在富贵人家,结婚的年龄限制并不严格。总的来说,古代的婚嫁称谓丰富多样,而结婚的年龄普遍偏早。在现代,我们普遍认为法定结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而古代则普遍规定男子15岁,女子12至13岁即可成婚。孔子的弟子曾提出男子20岁,女子15岁的成婚观点,但这并非所有时期的官方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