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婚嫁习俗是这样的吗
福建周宁的婚嫁习俗 姑娘出嫁叫“做新妇”,其习俗开始男女双方家庭先经过媒人互相草帖,两家同意后,先由女方的“生庚”开送男方,进行“乾坤两造配合”,而后进行定礼。女方定礼
金,男方定迎取。一般是女方十七、十九、二十一岁……,不逢双岁出嫁。迎亲时,男方下财礼,女方送嫁妆。 古时迎亲,相当热闹。女方亲友家家户户要办“出门酒”宴请出嫁姑娘。要出嫁
的姑娘最难的是学“啼娘奶”(即哭嫁),哭嫁分“迎亲人”、“斥礼”、“骂媒人”、“谢恩”、“分家计”、“送姐妹”等项啼哭调子有高有低,有悲痛伤心的,也有柔和甜美的。旧社会的姑娘
,为了“做新妇”的时候,大显身手常在少年时,在山上采茶拔猪草或在家绣花纳鞋底时,三五成群的,背着大人学“啼娘奶”。出嫁前一天女方家里先是客人到来,新娘分别对母舅等不同的客人,
一一啼“迎客调”,啼到那个人,他就得准备“红包”,尔后男方请来“哨呐班”,携带礼物吹吹打打,到女方迎亲。新娘见到礼薄不满意时就啼起“斥礼”调,指斥迎亲象“乞丐班”,之话,这时
押礼先生就得另作加礼准备,否则会有一连串的麻烦事。是夜女方排酒席宴请亲友,媒人是坐明厅厝左边的大位上,出嫁新娘邀来伴睡女友登上楼用竹竿钩出一个粽子,粽子上捶两支红蜡烛(作犬头
)啼“骂媒”调,“媒人!会做媒人哪吃猪头咧媒人噢!不会做媒,吃犬头咧媒人噢!……,边啼边往媒人身上滴蜡油,使媒人几番退席,不得安宁。可见,这是对封建社会包办婚姻习俗的一种控诉
。 次日早上,新娘啼到自家亲人,眼看就要出嫁,不知有多少话要说,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啼以往的辛酸事和日后盼望之类的东西,这时新娘一直注意父
母及他人的动向,一见到就迎去跪,边啼“谢恩”调,诉养育之恩。这时,你就得给脚膝头包“粉仪”。中午吃过“起轿宴”后,由一个德高福大的“伴娘妈”,把新娘的头发梳起来打扮好,穿上冠
帔,头戴珠冠,而后在厅堂桌上排放烛台、米饭、公鸡、红蛋、线面、宝圆、年糕、猪肉、鲤鱼、蛏干、红糖等等,请来兄弟,新娘边夹边哭:一双牙箸挟宝圆噢!兄弟读书中状元啊!……,啼哭到
十二双牙箸挟通卓噢!兄弟讨酒百八桌啊!样样东西用牙箸挟到兄弟嘴边,见什么哭什么,自由发挥,十分动听,催人泪下。啼的有声有色的,人们就夸她是“才女”。 毕后,当母舅的就抱着新娘
到村外上轿,上轿时,先敞开轿顶,新娘站在座位上,半身露出,脸朝后面,眼望乡亲,高声啼“送姐妹”调,召唤一群兄弟姐妹尾随村外,盖轿顶后,由嫁女方发给每人一个“送路钱”。 到
了男家,先迎嫁妆,再接新娘,新娘下轿就撤“红蛋”,说是求吉利太平。尔后,由伴娘妈扶着新娘入门,“拜堂”,先拜天地,后拜祖先,夫妻相拜。新娘进入新房,这时小伙子为了换取糖糕果品
,争夺新郎的礼帽,并有打新郎头的习俗。 婚家欣喜,贺者热闹。亲友献上礼物,入席饮喜酒,席后闹房至半夜兴尽而散,而行洞房。 姑娘做新妇,还有一个雅号,就是叫“做大人”,
新娘三日后就得下厨接替婆婆(妈妈)或大母(嫂嫂)煮饭,担负起家务事。因此,未婚前,当母亲的得教女儿学会煮饭抄菜,孝敬公婆、妯娌和睦以及怎样为人等,称为“家教”。这是祖先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