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传言姑不送姨不娶有什么典故

“姑不娶、姨不送”是由“辜不娶、疑不送”讹传过来的,因为以前的人文化水平有限,就口传成了今天的“姑不娶、姨不送”。
1、典故一:
“辜不娶、疑不送”是以前婚书中双方约定的婚姻条款。“辜不娶”意思是,虽然签订了婚约,如果发现女方有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有辜。辜:犯罪),男方就有权利毁约(不娶)。“疑不送”意思是,虽然签订了婚约,如果发现男方有重大的隐患(有疑),女方就有权利毁约(不送、不嫁)。
2、典故二:
“姑不娶、姨不送”的另一种来源是,新郎的姑姑、新娘的姨都是出嫁之女,都属外姓人,不能代表新郎新娘的家族,姑姑、姨不能娶、送,必须由本家人娶送。以后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亲属少之又少,如果“姑不能娶、姨又不能送”,那只好找毫不相干的人去娶送,朋友、同学、同事毕竟没有和姑姑、姨近。

扩展资料:
传统迷信习俗不必恪守成规。
农村结婚的习俗在以前讲究是非常多的,在不同的时代也是有着不同的流程以及仪式,而结婚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而且很多人都是一生只结一次,现在的人不应该被以前的一些老规矩所束缚,大“姑不娶、姨不送”这种婚俗,没涉及命运前程等原则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姑不娶、姨不送”这条婚俗无需墨守成规,科学才是硬道理。

呵呵,是这样的。嫁女忌讳较多,如做嫁衣忌用寡妇及儿女不全者,寡妇不当送女婆,姑姑不迎娶新娘,姨、嫂不送娶,俗云:“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 不过都是以前的谚语,可不可信要看我们自己信不信啦,信则有,不信则无吗。

古典风俗,总有讲究,不是随便说的,总之是为了向着好处办,把事情办好,趋吉避凶罢了。“姑不娶,姨不送,嫂子送了光着腚,等”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从家族观念解释。
婚姻大事,不可含糊,需本族人员认真安排,旁门外族不宜参加,这样有利于本族人员团结。姑、姑父、姨、姨夫、姐、姐夫等结婚后属于外族,参与婚礼接送新人,有僭越当事人族家事务之嫌。故懂事的自会避让。如果送了、迎了也往往费力不讨好,并且闷不作声,难以改变。
2.从原始意识趋向潜意识解释。
“姑不娶”,姑姑原是男方家里的人,但她被娶到了外族,她找到了她自己的家,再回来叫做“回娘家”————她原来的家是她娘的家,不是她的家————这样她如果取,那自然就要取到她的家里去,所以喜气、随行财气等会随她而去,到了外族。故姑不娶。同样姑父等也不要取。
“姨不送”,姨是和其妈妈同出一家,如有东西想送与人,若去掉人的理智意识,仅保留其原始的自然意识,潜意识,她会送到哪去呢?不是本家,自然会回到娘家。这就形成了送归还原,送回了老家,故送人不出去,易发生婚变。姨夫、妗子、舅、等虽能送出,但亦不宜,另有说辞。
3.从谐音延伸意义和形象深意解释。
“姑不娶”,姑父也不要娶。姑姑、姑父者,姑母、姑父也。姑者“孤”也。孤独也。小孩离去,父母双亡,孤独者也。无论“孤父”还是“孤母”,都是不吉利的呀。同样姑姑、姑父也不送。
“姨不送”,姨、姨夫者,姨母,姨夫也。姨者,遗也。遗下了父亲,遗下了母亲,那肯定对新人不利,对婚姻不利。故姨不送,姨夫等也不送。同样也不宜娶。

接媳妇的要代表这个家族的主人,做姑姑的早晚是别家人,送女出嫁也得是本家族的代表人物,姨妈是外姓人家,没姨妈什么事

各地方习俗不同吧
我在北京这边的原话是 姑不接,姨不送
因姑与辜同音,姨与疑同音。
意思是男方不能辜负女方,所以姑不跟随男方接亲。
女方在共同生活中要信任男方,不能怀疑,即姨不跟随女方送亲。

很多都是当地流行的典故,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们这里是姑不接,姨不送。所以,如果老人在乎,就不要对着干,否则会因为在乎而把所有的变故都放在这个方面的。毕竟是高兴的事情,祝福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