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给孩子相亲很难成?
父母相亲的对象很难成,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就是父母逾越了,子女反抗的结果。
我觉得小寨的年轻人界限感比以前强很多,恋爱结婚是自己个人非常隐私的事情,并不希望长辈代劳,很少听说子女叫父母帮忙介绍、物色,一般是父母认为孩子必须结婚了,自己才算完成任务,独自在那边可劲儿地张罗。子女一般是被迫,被迫于孝道、伦理,为了尊敬父母,不落父母的面子而与相亲对象见面敷衍一下交差完事,而父母只会得到一个不成的结果。他们也不会认知到这个行为讨子女嫌了,反而更起劲折腾,要么怪孩子子女太高,要么怪孩子不告诉自己喜欢什么样的。
我们这一代,已经不是按标准找的了,而是首先看有没有感觉,彼此合不合得来,然后再去考虑别的,但长辈跟我们正好反过来,条件先行,条件差不多就可以了,如果恋爱结婚真的这么容易,为何世界上还会有人单身?婚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就算谈得很好,最后也不一定能成。我有个朋友,和男朋友七年,周围的人都以为他们会结婚,父母连黄道吉日,一切都安排好了,结果他们决定分开那天,两边的长辈都在闹,骂他们不懂事,骂他们任性,都谈这么久了还不结,他们痛恨前功尽弃,恨孩子们不能让他们满意,根本没理会年轻人的意愿,好像一时负责催,负责起哄,负责让他们乐一个,和别人一样见证孩子结婚时刻而已。
我觉得婚恋是非常个人、私人的事情,自己说不好,别人也无法越俎代庖,只能靠运气,遇得到合适的就结,有缘分走到结婚那一步就结,并不像老一辈那样一定要所谓的“人生圆满”“人人如此”。
我觉得观念不一样,因为父母那一代认知跟孩子有巨大巨大巨大的差异。
比如父母认为男孩的“帅”“精神”,大多指的是男孩身材高大,穿衣得体,而不是有没有八块腹肌,是不是眉清目秀。
又比如父母认为女孩的“踏实”“勤劳”,大多指的是家务活做得好,饭做得好吃,而不是工作能力强,能挣钱。
标准不一致,自然理解就有差异。
我爸妈也给我介绍过,说男孩长得很精神,也喜欢音乐和文学。结果一聊才发现,所谓的“长得精神”只是北方男人很常见的185,脸很一般,所谓的“喜欢音乐和文学”是平时喜欢听歌和看网文,而我是看音乐剧和古典文学的。
而男生对他父母描述我的“工作靠谱”也不认同,他父母觉得我在大厂上班,工资高,待遇好,就是靠谱,顺理成章地认为我能干到退休,而男生作为同龄人知道职场的丛林法则,绝不可能在大厂干到退休。
这种情况下,聊天肯定不在一个频道上。所以后来也就很默契地互相消失了。
现在谈的对象是我自己在同好群里找的,因为有共同爱好,玩得来,有共同话题,也见过本人,知道长什么样。所以只需要摆明家庭条件和择偶标准,一拍即合,不奇怪。
不过也不能怪父母,真的归咎原因,就是因为 发展在建国后实在是太快,快到让很多人都无所适从。
比如父母之所以觉得身高180重要,脸无所谓,是因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能够长到180以上的男生很少,基本上靠基因突变。一家子七八个孩子,天天喝稀粥吃白菜,哪能用蛋白质养孩子?
但是现在生活好了,普通工薪阶层天天吃肉蛋奶也不是什么难事,北方男生只要基因一般,长到180不是什么难如登天的事,一出门街上满眼180,身高自然而然就不是第一选择。
父母这代人,大多数小时候还住农村土屋,经历饥荒战乱,年轻时觉得有四大件或者“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优质生活,然而等到退休,他们已经拥有了楼房,智能手机,电脑,空调,背投彩电,甚至家庭影院。
这样的发展速度,父母的思维模式可能在农业社会,可能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可能在现代社会。择偶标准亦然。
问题是他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出生在现代社会,对社会变化接受得非常丝滑,耳濡目染,是很难接受之前那套思维模式的。
主要是父母和自己的所思考的着重点不一样,父母看重的是人品,能力,可能自己注重的是外表。
父母该不该为孩子相亲?
我认为不该。可以理解父母希望我们早日成亲的急切心情,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所以这也是很多人没有办法反驳的原因。“为你好”,这句... 即便是父母也不应该干涉。你要是为孩子相亲选对象,以后他过的不幸福,还得怪你。还有父母已经为孩子...
为什么父母长辈介绍的相亲很难成?
父母长辈介绍的相亲难以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心理压力:父母长辈介绍的对象往往是熟人推荐,他们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而相亲双方则是初次见面,这种信息不对等会给年轻人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父母的期望值较高...
为什么父母长辈介绍的相亲很难成?
父母长辈介绍的相亲难以成功的原因包括: 双方的期望值不同:父母介绍的相亲对象通常都是他们认为适合自己孩子的人,但是双方的期望值和... 而是被父母逼迫或者是应付他人的压力而去相亲,这种情况下,相亲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