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婚俗种种
八、九十年代,我的家乡虽是贫穷落后到极点的山村,但关于男女婚礼习俗却是严谨而有序的。
山区封闭,婚嫁双方多是本地。乡人的思想也是多封闭,不愿外地人与自家人结合,男儿还好。与外地女人结婚不至于招来非议。而女儿就不同了,若谁家的女儿嫁到外省,则本家人在谈及此事时都会在乡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若有这种情况,通常是悄悄结婚生子,是不会通报乡里的,更不用说是举行隆重而讲究的婚礼宴席了。
山区客家的婚礼是讲究而细致的。
确定了两人要结婚后,他们一般会请会“算命”的先生或懂得玄学的人来选定结婚“吉日”,即婚期。这一“吉日”根据极为复杂,要看二人的生辰八字等等因素,一代代传下来,乡人们也大多不太清楚这些细节,一个村里大概只有一两个人能弄清楚。
婚礼当日,新娘子早早起床,冲凉,冲洗了一切过往,也意味着冰清玉洁吧。当晚到了夫家却是不能冲凉的,怕冲走一生的喜气和福气。洗完之后,便可以在家中走动,去见父母、哥嫂、叔婶等家人了。彼时新娘是要手拿毛巾的,见家人,家人给予红包祝福,新娘便要回赠一条红色毛巾作为感谢。而此时,在家族祠堂前,放着一个箩筐和一个类似于箱子的东西——被称为“钟笼”。箩筐里放着毛巾和松柏,钟笼也是未上锁,夹着一条红毛巾,等着新娘的哥哥(或者是弟弟中年龄较大的)来为其上锁。上锁的时候,哥哥须喊一句“锁天财,锁地财,还要锁住家婆的嘴”(意为家中有财富且婆媳关系和睦)。上锁后,做哥哥的便得了毛巾,意为吉利。而这钥匙,新娘是不能亲身带着出嫁的,必须交给新娘信任的人一同带到夫家。
一切程序结束之后,新娘便出门了。新娘是要堂堂正正踏出大门的。彼时的房子还是有天井的泥砖房,大门也是颇为宏伟的,两旁有两个石墩,被磨成凳子的模样。新娘被亲戚好友簇拥着出门的时候,需要新娘的一个兄弟(通常是弟弟)手捧一个乡下常用的用竹蔑编成的大筛子,上面放九双筷子和一条红毛巾,送新娘出门。过后,兄弟得到的仍是毛巾。之后,女方家的各路亲戚好友便可吃早饭了。又是一顿有酒有肉的宴席,若菜色少了或是不好吃,也会被乡人诟病。
一阵热闹过后,新娘被送至夫家。进门前,需由男方早已选出的家族中一位多子多孙的妇人在大门口点亮两支短红烛,同时鞭炮齐鸣,之后红烛被送至洞房。男方的各路亲戚好友早就到场了,纷纷送上贺礼(这贺礼上的题字也是有讲究的,现在是大多写成“贺仪××俱”)。女方家请客酒席是早餐,男方家却是午饭。酒席上,新浪新娘一同出入餐桌席间,先给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敬酒,再到每张桌前挨个敬酒,众人说祝福,新人说感谢。期间,新郎的父母会给在场的小朋友发红包,每张桌上也会有染红的鸡蛋。酒席后回赠给亲戚的东西中也会有红毛巾和红鸡蛋。
第三日,女方家人会到新人家中做客,称“省三朝”,也叫作“回门”,以示两家和睦。
至此,新婚事宜结束,新人的新生活也进入新的又长久的阶段。
不过,以上的礼数,前提都是两家相隔不远,且有相应的习俗。一般都是双方各自完成本家所需礼节。若女儿远嫁,“回门”便不一定可以完成了。若所娶女子不是本地人,那么女方的一系列仪式都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当然,双方还需要的是家人对这段姻缘的认可,没有双方长辈的认可,繁琐的仪式也是不会办的。所以,若有女子不顾家长反对坚持要嫁,便会什么仪式都没有,甚至得不到他人的祝福。
(2015.11.27)
客家人结婚有哪些风俗与仪式?
写庚帖 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得来,不会相冲相克,就写出庚贴(俗名婚单),各置于香案之上,如三天内无不祥之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贴送还女家)。 编红单也称“开红婚帖”,或叫讲财礼。由男方父母...
客家人结婚怎样的习俗
过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岁以后就可托媒人说媒,介绍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说,也有女家请媒人先访男家的。 看妹子:男女两家通过央媒说合,如双方都有意,就约定时间“看妹子”。 写庚帖:双方同意后,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后,各请算命先生来“合八字”。如八字合...
客家风俗的婚姻风俗
来宾客家人择偶,多为父母作主,媒人拉线,其婚礼一般有说媒、坐谈、合八字、定亲、迎娶、三朝几个环节。 媒人看两家年龄相当、人才相配的男女青年尚未婚配,就主动上门说媒,或是家中有待婚或待嫁的青年,其父母也会求媒人作好事。男女双方见面后,互相倾吐心事,于老人同意,认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