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宋代怎样提亲的?

测八字,提亲、定日子。送礼。办事

古代汉人婚礼程序讲究“六礼”。即:纳亲(提亲)、问名(问对方生辰八字)、纳吉(定亲)、钠征(送彩礼)、请期(确定婚期后先告知女方,征得同意)、迎亲(娶媳妇)。因地域差别,各地又大有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在碛口一带,自古流传下来大致有七个程序:提亲、相亲、定亲、送钱、娶亲、成亲、拜亲。
提亲:古时婚嫁,最讲究的是“明媒正娶”,任何婚事,都必须要有媒人撮合。当媒人接受一方任务后,即以“门当户对”为原则,进行物色、挑选,有合适对象后,就两头游说。如双方根据媒人介绍有意向的话,就进入“提亲”程序。提亲一般选在上午进行(意喻蒸蒸日上),由媒人引路,男方家父上门提亲,女方父母应酬(女儿不得露面)。双方在交谈中相互了解、权衡,一般以吃饭与否表达提亲结果。如男方对女方不甚满意,即谢绝进餐,婉言告辞;反之,女方态度则表现为敷衍了事,漫不经心,毫无准备做饭迹象,这时男方一般知趣而辞,意味着提亲失败。如彼此比较满意,在交谈过程中,女方母亲会悄悄退开,到厨房做饭,男方则欣然用餐,提亲就告成功。
相亲:提亲过后,女方也要择日在媒人的引见下登上男方的门,这叫“相亲”。女方主要看男方的家境、女婿的模样及居住环境等。男方则要张罗着炒菜、做饭,饭菜的主食一般是小拉面,意喻要把这门亲事拉住,如女方执意要走,就说明相亲不中;反之则说明相亲成功。
定亲:也称订婚。通过提亲、相亲后,婚事需要明确敲定了,这就有了“定亲”。一般定亲是要举行仪式的,定亲这天,女方家人众亲戚(俗成“七大姑八大姨”)集中到男方家,说是定亲也是认亲。男方同样由家人与本家兄弟等亲戚参加。饭菜一般是凉菜、热菜两种,主食是油糕(喜事席上不吃蒸馍,意喻带气的东西不吉利),席间,双方互相介绍各自亲戚。饭毕后,男方要根据女方不同的身份送些礼物,以示认亲。由于以前流传“嫁女未娶之前不得入男方家门”,所以定亲仪式上是见不到嫁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定亲仪式多在饭店举行,既解决了嫁女不能同往问题,又能让男方早日见到未来儿媳。
送钱:也即送彩礼。定亲过后,男方根据儿女情况卜测良辰吉日,选定婚期。之后,由男方父辈及媒人带上聘礼到女方家。一是送彩礼;二是通达所定婚期,征求意见。如无异议,则轮到“娶亲”的程序了。
娶亲:俗称“引嫊子”,一般分“大引”、“小引”两种。
大引:男方备四抬花轿两乘,新郎坐轿亲迎,同去引客三人(多为新郎的叔、舅或姐夫、表哥等);女方则需派送客四人(送客辈分与引客相似),称之为“三引四送”。娶亲队伍有一班或两班八音队开道助兴。这种方式多为富贵人家所为。
小引:新郎不亲自迎娶,由姐夫或表哥等同辈长者代之,无八音队与花轿,穷苦人家多选“小引”。但事实上,多数人碍于脸面,多介于“大引、小引”间,自谓“不大不小”。一般多为备花轿一乘,引客二人,八音队或无或一班,新郎与引客或骑驴或骑马(多为骑驴)。
娶亲当天,新娘里里外外要换上新装,要盘头。迎亲队伍到之后,娘家人在招待新女婿一行的同时,也开始给出嫁女送饭,前后共送十次,种类不能重复,意喻十全十美。
娶亲走时,新娘要换上大红绸棉衣棉裤,盛夏亦然,意喻红红火火,活得厚成。出门时,由伴娘搀扶,其他同辈提拿陪嫁物品送行;男方引客则拿出准备好的红包(包有数量不等的钱币)相赠女方送行者。在新娘上轿前,娘家人要陪送一块新褥子折叠在花轿里,让女儿坐上(意喻娘家人永远是女儿的厚墩,谐音:后盾),当女儿上轿时,才由嫂子或姐们提着新鞋让新娘换鞋(意喻离别娘家水土)。
成亲:当娶亲队伍回到男方大门时,鞭炮、鼓乐齐鸣,女方送客由男方引领到大客接待处款待(一般不进男方院,多为男方向邻居借用房屋),新娘则由属水命、金命的伴娘(从嫂、姐中挑选)为其搭上红盖头,然后搀扶下轿,俗称“拖嫊子”。从下轿处到院内“天地会”(俗称“爷爷会”,传说是管天地的神,多数人家建屋时会在两孔窑洞的“中腿”上凹进一块长方体的小方格,供奉“天地会”,以求一生平安)的通道上,有钱人家铺红布,平常人家铺撒麦秸(意喻黄道。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为使新娘在进洞房前鞋不挨土),新郎新娘由此走到“天地会”前。常规是“天地会”下摆一张长桌,一边放一把木椅,在事筵总理的司仪下,新郎父母入座,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再夫妻互拜,即告成亲。然后步入洞房,按常理,这一段路也应铺红布或撒麦秸。但有好事者想取闹新郎,故意不铺撒,新娘的新鞋又不能粘土,无奈,在众人一片“抱上走”的喊声中,新郎只好把新娘抱回洞房。入洞房后,新郎的首要任务是亲手掀起新娘的红盖头,然后拿起木梳在新娘的盘头上发辫上连梳三下,俗称“破头”。从此,新娘的发型就由发辫改梳为脑后盘发,称谓“吊头”(这就是闺女与媳妇的区别)。到这时,看新娘的人们才可以进屋。晚饭时分,新郎新娘就在洞房内吃饭,饭的主食仅一种,叫“没头子拉面”,做法是把一根拉面的两头捏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圈,意喻圆圆满满,相爱无尽头。
晚饭后,同辈的亲戚朋友陆续来到洞房,这就意味着“闹洞房”开始了,闹洞房方式多样,与亲戚朋友们的喜好、文化高低、见识多少有密切联系。在闹洞房中途,新郎新娘还要吃一顿饭,饭名叫拌汤(俗称疙瘩汤),意喻儿孙满汤(堂),大嫂在往锅里拌面疙瘩时同着新娘还要念念有词:“一搅两搅,儿多汝(指女儿)少(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三搅四搅,儿能(方言:意聪明)汝巧;五搅六搅,越活越好;七搅八搅,儿孙满堂;九搅十搅,白头到老”。在半夜时分,新郎新娘又要吃第三顿饭了,这顿饭意味着闹洞房的结束。第三顿饭是水饺,水饺在包馅时,新郎的母亲会偷偷在馅中放一枚小铜钱,意喻“钱到福到”,新郎新娘谁吃到铜钱谁就是有福者。后有表兄弟们好事,在包饺子时,偷偷把盐、辣椒、调料面等分别包在饺子里,然后坐看新娘出洋相。饭后就寝,要好的朋友又悄悄来到洞房前守夜,即“听房”,俗称“听门子”。如真有守一夜者,清早,新郎的父母还要予以犒劳。如遇雨雪天,听门者无法上门时,新郎的母亲还得在半夜拿一把扫帚立在洞房门口,冒名“听门”者。据传说,新婚之夜,无人“听房”,有碍于后。
拜亲:俗称“见大小”,就是过门后新媳妇拜认婆家亲戚。一般拜亲仪式在婚后第二天早饭后举行,地点还是在院内“天地会”前,事筵总理先在“天地会”安排一张长桌,桌上摆放酒具一套、凉菜一盘,然后由其担任司仪,拜亲开始,司仪照单依序请被拜者,被拜者端坐正中,由新郎新娘上前满盅敬酒,再退后行礼。行礼是有规矩的,长辈坐上,行跪拜礼;同辈坐上,行作揖礼。而受拜者都要当场给新娘赠送或钱或物的见面礼。在内亲中,见面礼给多少和婚礼上一样,也是有讲究的,一般不能超出也不能等同与舅父的见面礼。因此娘舅上礼的多少就显的特别重要,特别引人关注。拜亲结束,标志着婚礼程序亦全部完成。但结婚的全过程,还有两道程序需走:
一是回门。婚日第三天,新郎偕同新娘一起回到新娘的娘家礼拜岳父母及妻室亲戚,俗称“回门”。按传统规矩,回门这天,不管路有多远,新郎新娘须当日返回。
二是回娘家,俗称“叫几”。回门过后,娘家人要就近择日(一般取三、六、九)叫新过门女儿回娘家小住几天,这就是“叫几”。一般“叫几”的任务由娘家的叔父或大哥担当。到达新郎家院后,通常不进新郎的洞房,而是径直到新郎的父母家中,之后由父母把小夫妻唤来会面,“叫几”启程也是从父母家动身。过门女儿“叫几”回到新娘家后,一般最多不能超过九天,因此,也有称“叫九”的。“叫几”过后,整个结婚过程才算圆满完成。

古代汉人婚礼程序讲究“六礼”。即:纳亲(提亲)、问名(问对方生辰八字)、纳吉(定亲)、钠征(送彩礼)、请期(确定婚期后先告知女方,征得同意)、迎亲(娶媳妇)。因地域差别,各地又大有不同,但实质大同小异。在碛口一带,自古流传下来大致有七个程序:提亲、相亲、定亲、送钱、娶亲、成亲、拜亲。

测八字,提亲、定日子。送礼。办事

现在很流行时空穿梭,你穿过去宋代看下吧!

古代人怎样提亲?

古代人经媒人撮合,互换“庚贴”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如三日内家中无碗盏敲碎、饭菜馊气、家人吵嘴、猫狗不安等“异常”情况,则请算命者“排八字”,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

古代百姓是如何提亲的?

古代百姓提亲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古代百姓的提亲过程通常遵循一套传统的礼仪和习俗。首先,男方会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意,男方会正式向女方求婚,并携带礼物,通常是活雁。接着是问名阶段,男方通过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

古代提亲流程?

1、三书六礼古代提亲一般是三书六礼这样的流程,因为是明媒正娶,所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行。但如果是纳妾的话,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随意一些也是可以的。(1)三书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指 订亲之书,是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的;礼书则是 过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