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印度的婚恋观

一:是否一夫多妻?
1955年《印度婚姻法》中明确规定,禁止配偶在世的印度教徒结婚。也就是说,无论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都是违法的。但是这个法律仅对“印度教徒”适用。而基督教徒则早在1860年《印度刑法》第494条和495条就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于是剩下的就是穆斯林社区了。根据教法,穆斯林允许拥有不超过四位妻子。
此外,尽管违法,在习俗上有些印度教家庭也仍然存在一夫多妻现象。只是后续的配偶不被法律承认,且原配可以提告重婚。然而落后地区农村,法律的效力无法与传统抗衡。在2005年的普查中,有2%印度教家庭的妇女报告说丈夫有其他妻子,这个比例甚至高于穆斯林社区。
二:是否童婚?
印度一直是童婚最多的国家。还是2005年的统计,47%女性初婚在18岁以下。2007年印度实施《禁止童婚法》(Prohibition of Child Marriage Act),父母嫁未成年女儿最高可处两年监禁和10万卢比罚款,本人可宣布婚姻非法。至2016年,童婚比例下降到27%。2017年最高法裁定,与未成年妻子发生关系视为强健。这一判决被认为意义重大。此外,同上一个问题,禁止童婚法也特别写明了不适用于穆斯林社区。
印度嫁妆的实质是原生家庭在女儿出嫁时作财产预分配,比如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就给她分割一部分家产。就像我们认为嫁妆制度奇葩一样,彩礼制度对他们来说也难以理解。因为嫁妆不足烧死新娘确有个案,但往往主因是其他矛盾。在现代印度社会,这也属于极端事件,行凶者也会受到法律审判和舆论谴责。
三:关于彩礼
其实无论嫁妆彩礼,根本矛盾都在于女性自身有无财产权,而不在于夫家和父家谁承担。嫁妆本质上是父系财产的提前分配。因为女儿被认为出嫁即从夫,与原家庭不再有继承关系,她所在的家庭便将应属于她的那部分财产转移到夫家。而彩礼则作为夫家对女性出生家庭的答谢,它作为“礼”的设置原本是象征性的,至于后来演变成高额彩礼,属于变相买卖婚姻。嫁妆和彩礼哪种更合理?确切地说,假如女性自身没有独立财产权,那么二者都和她们无关,二者都不合理。
顺便辟个谣,这两天盛传的“印度女子因嫁妆被夫家暴打”,发生在奥里萨的Kendrapara,原因是住房纠纷,跟嫁妆没有一毛钱关系。说真的印度社会不合理之处太多了,完全不必要再人为制造所谓的“奇葩新闻”。

现在的印度婚姻大多数仍然是包办婚姻,非常讲究阶层种姓,门当户对,由于印度的种性制度的影响,种姓不同是结婚大忌。结婚前,也是由媒人(由祭祀充当)出面介绍,双方父母会根据社会阶层、语言、区域以及星相等方面来考虑是否见面详谈,就像 古代媒人上门提亲一定要带来主角的生辰八字先合上一合;然后由父母来先考察衡量,觉得两人般配,女方父母又能答应男方提出的数量之后,就确定下来,选定黄道吉日,开始筹备婚礼。从这些看来,印度和 古代促成一门婚姻的方法简直一模一样。不过, 古代的大男人们似乎比印度大男人们还多尊重女性一点点,多一道聘礼送定的手续,然后再女方再带着嫁妆嫁进门来,但是印度从古到今,女方出嫁时都要陪送丰厚的财物,现代的印度仍然是养女为患,高额的嫁妆费用往往使一个家庭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