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婚俗
达斡尔人的婚俗,从礼仪到形式都较繁杂、隆重,而在很久以来,还伴有体育活动。如好多地方,在吃察恩特和娶媳妇的时候,都举行射箭、 等项运动作乐,欢娱达到高潮,使全莫昆人都沉浸在愉快幸福之中。
新疆的达斡尔人主要聚居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县的一些乡村,人口只有6300多人(1997年的统计),是自治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就像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一样,也有着独特的婚姻习俗。
达斡尔族婚俗概述: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则。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红媒牵线结秦晋:
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的提亲,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恋爱者亦如此。通常由男方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穿戴整齐,在帽子的右边挂一根新红布条,并携带礼品,前去提亲。如女方有意,则与媒人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当媒人第二次来时,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办喜事所需的衣物、家具等,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察恩特宴认亲人:
娶亲的日子,由男方杀鸡占卜选定。当天,由女方父母与介绍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准备酒、肉招待。新娘到后与新郎一起握刀杀一只鸡,看鸡肝纹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则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杀一只,待杀到鸡肝出现吉象纹路为止。接着,新娘新郎举行喝酒仪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边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还共同招待介绍人和所有客人。然后双方客人以及来贺喜的亲戚朋友一起不断地饮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达旦。
歌声洒满迎亲路:
结婚这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组织人送姑娘,新娘头蒙红纱巾,由五至七个男女青年陪同,清晨从女方家坐车出发,装上嫁妆及陪送的礼品,大家拉琴唱歌,欢声笑语、洒满一路。
偷杯窃碟戏新郎:
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对送亲贵客格外关照,未进门,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再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惟恐怠慢。尽管如此,新娘的男傧相"花大"仍然横挑鼻子竖挑眼,新娘的弟辈"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达斡尔人的传统习惯,不允许兄亡后弟娶其嫂或弟故后兄娶弟妇。特别是弟娶嫂,更要遭到反对和社会舆论的谴责,因为达斡尔人待嫂似母的礼数很浓。
达斡尔族传统婚俗:
达斡尔人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不能入赘,只有因子年幼或无子,而且又兼体弱多病不能劳动生产,方可招有期的或终身的赘婿。个别的也有养童养媳的现象。如一生胎双儿,其父母尽量为他们找一胎双女来作配偶,反之亦然。如果不这样做会不好养活,有短命之嫌。达斡尔人传统习惯是不与外族通婚。自清末民初以来,才出现个别的为贪图彩礼或为还债,把姑娘嫁给了汉人。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与鄂温克人经常交往,所以逐渐形成了互相通婚的习惯,虽与鄂伦春族也有交往,但很少有通婚的。
达斡尔人的婚姻观念,受封建社会的直接影响,过去也很讲究门第,必须是“门当户对”才能提亲。一般是富户不娶穷家女为妻,更不能把姑娘嫁给穷人家做媳妇。如果有个别的富人或坐官的娶了穷人家的女儿,那是因为这个姑娘非常美丽而贤惠,各方面都是较为出色的缘故。达斡尔人的一夫一妻制没有受到破坏,只是到清末,才出现了“扎络怒呼热”——纳妾的现象。其原因多数是因为大老婆不能生育或者是不生男孩,怕断了后才娶二房。最初也只是收奴隶的女儿作妾,因为谁也不愿将姑娘嫁给别人作小。
达斡尔人为儿女选择配偶的过程是较为复杂的,从托人说媒到完婚,大体分为五个步骤才能完成。
第一步:
其第一步是托人牵线,叫“希卓宜奇勒格贝”。受托的人应当是女方家的亲属或好友,先去探听信息,了解女方是否有了婆家,向其父母及老人介绍男方的情况、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等。在女方的父母或老人没有拒绝的情况下,然后再托媒人前去说亲。
第二步:
第二步是请一位善于表述的人做媒人,管这个人叫“召奇”。请的媒人尽量是儿子的长辈或者是年长的人。
订婚,是以媒人给女方的父母、老人敬酒、磕头为准,只要他们接受了这一礼仪,亲事便成,不能更改。一向没有立婚约文书之说。在旧社会,也有指腹为婚的传统习俗。指腹为婚多发生于莫逆之交或结拜弟兄之间,以期使其友谊关系得以更密切和持续发展。如果两家生的恰是一男一女,这时,男孩的父亲,要亲自去女孩家向其父母或祖父母敬酒、磕头,将原口头的指腹婚约,确定为正式订婚。
在达斡尔人的家庭里,当儿子即将成人时,便要张罗订亲之事。请好的媒人要携带一些酒,前往女方家说亲。媒人的言辞和礼仪十分重要。媒人到了女方家后,要先向其父母、老人及家庭主要成员行见面礼,互致问候和敬烟,然后斟酌词语婉言交代来意。将媒人说亲的话略举一例:“听说你这美满的家庭里,有一位拿剪刀和绣花针的心地善良、行为淳朴而又贤惠端庄的姑娘。我愿意给一位手拿弓箭,老实肯干而又思想纯真、聪明伶俐善农善猎的小伙子说亲。我认为双方门当户对,男女相配,结成良缘,亲睦彼此的门宇,我甘心愿为两家磨破靰鞡底、累得腰酸腿疼。量必你们相信我的话,不让我扫兴而归。”接着便详细介绍男方的家庭,从成员说到财产、经济状况,还要介绍男方的几代的家风。成员的职业和社会地位、表现,特别要重点突出的介绍男方的人品表现和才能。
如果女方父母及其主要长者没有异议,表示愿意结亲,便提出订亲的彩礼要求,主要是三项,即绍乐博热(马):绰斯(奶牛)、妇女所需要的一切衣物用品。经与媒人商妥之后,方可接受媒人的斟酒磕头礼,这门亲事就算成功。假如女方的家长不同意结这门亲事,就不能让媒人斟酒行磕头礼,更不能留媒人吃饭和住宿。据说留媒人在家吃、住,就是表示亲事已妥。订婚礼毕,媒人就完成了说媒的任务,然后返回男方家传报喜讯。男方家以酒饭盛情招待媒人,并要备些酒、肉、点心果品之类的东西送与媒人,同时,使儿子前去媒人家里以叩首之礼表示谢意。如是生活富裕人家,还要以衣料、现金 去酬谢媒人。媒人在说媒过程中,由于男女双方对彩礼的多寡,一时达不成协议时,也会发生媒人往返奔波多次,最后才达成协议进行订婚。
第三步:
新郎相亲送彩礼,这就是“察恩特宜奇贝”。
达斡尔人的传统做法是订婚之后,要举行送“察恩特礼”。时间一般在订婚后几个月或一年左右的时间,远则二至三年的时间。所谓察恩特礼,包括煮热的猪肉一口,毛猪两口;白酒几十斤;点心十至二十斤;瓦特(用小米面拌牛油、白糖制成的饼)十余张;霍热勒(用山丁子压成的面拌红糖制成的饼)十余张;西热格勒(用稷子米的面制成的油炸饼)六十至一百个;图瓦乌特莫(用稷子米面做成的油炸糕)一百个左右,这是食品之类;主要的是送一匹马和一头奶牛。送马,叫“绍乐博热”,这匹马必须带有缰绳,从取缰联姻亲之意,是为报答岳父养女之劳的;送牛,叫“绰斯”,一般是一头乳牛或怀胎的乳牛,是为报答岳母养育女儿之苦的。察恩特礼的多寡厚薄,没有定规,主要根据男方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来决定,不过男方要尽力筹办。
送察恩特礼,在达斡尔人来说,是一桩特有的、饶有乐趣的喜事。男方首先要请到一位善于辞令和熟知礼节并能随机应变的年长者,作为陪礼人,兼作车夫。这个人从叔、伯或兄长里面找,由他负责引导新郎相亲送察恩特礼。当察恩特礼车到达之前,女方的莫音近亲齐聚,准备迎接新女婿的到来,并指派几个年轻人关闭大门,不让礼车轻易进院,要在大门外难为新姑爷一番,并有意地和来送彩礼的陪礼人进行一场舌战。当察恩特礼车到来的时候,这种为难他们的场面便开始了。
他们的问答,举例说是这样的:把门人首先发问,你们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在这门前停车是为了何事,你们到底想要做什么等等。对方故意将话题岔开,不能作正面的直接的回答,而是巧妙地绕圈子。绕圈子回答的就是这位陪礼人。他可以说许多假话,海阔天空扯上一顿,口气里还要带许多恳求之意。比如陪礼人说,我们是做买卖的,从远道而来,走了一天,天色将晚,一没碰上旅店,二没亲朋故友,已经人饥马乏,想到你们这里借宿一宵,歇息一夜,明日早行,请予方便之类的话作答。这时年轻人故意刁难他们说:我们不认、不熟,不留生人借宿;再说我们家里老少几辈,人口很多,很不方便,不能留你们住宿,请不要白磨牙,枉费唇舌,劝你们在天黑之前,赶到别的人家借宿去吧。
这时礼要软中硬、硬中软的话作答,举例说他可以这样讲: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你们屯里,已经借宿几家,可是都不开情面,不准住下,难道你们这样不理解外出赶路人的苦处?人出门在外,总不能背着房子走吧?人出门在外,都会遇到困难的,所以再三请求你们开恩,行个方便,如果炕上没地方住,在屋地也行,总比在野外露宿好些吧,望你们照顾一下,让我们歇息一宵。这样,经过一番理论,互作答辩,在老人的授意下,方能解除刁难,打开大门,准许礼车进院。于是女方家热情地接待新郎和陪礼人。
按照达斡尔人的习惯,在本莫音的长者未到来之前,是不许乱动礼品的,待其来后,由他们指派管事人,然后一一查点接收,方能动用礼品。
接待新姑爷的察恩特礼,必须操办饮宴和认亲。新姑爷到来的当日晚间,召集本莫音族亲的男女老少设宴,称之为“察恩特安特贝”。当宴席开始之后,男方的陪礼人便要向参加饮宴的长者们婉言交待所送来的礼品的种类与数量;接着由女方的长兄引领新姑爷认亲,向长辈们一一敬酒磕头。宴罢,安排数人将送来的毛猪用火燎烧后开膛收拾,当夜将肉煮好,备次日全莫昆族亲好友在认亲的宴席上食用。
第二天的早饭后,便通知本莫昆的亲朋故旧前来参加察恩特礼的认亲宴席,这叫做“察恩特宜得贝”。它的礼仪与头一个晚间莫音内认亲的程序相同。对有些不能来的长者,要从察恩特礼品中留下一些酒肉点心,赠送给他们,这就是“爱格塔塔贝”。
“察恩特宜得贝”后的次日,女方的兄长便引领新姑爷前去本莫昆的族亲好友家登门认亲,同样敬酒、行磕头礼。此时,受礼者要赠送小钱褡子、烟荷包之类的礼物给新郎,有的要赠送现金。
在“察恩特宜得贝”的全过程中,姑娘与新姑爷是不允许见面的,姑娘提前要到别的家里去躲避。但是双方互不相认,连什么模样儿都不能看上一眼,总是一件憾事。为此,据说新郎到了女方家之后,便要设法打听未婚妻的去处,最好是通过孩子传递信息。当得知姑娘住在了某家之后,便再设法达到暗中偷视的愿望。其实姑娘也是同样的心情,想要看看未婚夫是什么样儿,在寻找机遇。这时,也会有好心的姐妹姑嫂,帮助他们达到目的,尽力创造能够见面的条件,使他们彼此都能在偷视中互相了解到面容、体态和仪表。
察恩特礼告成,在新姑爷即将返家时,生活富裕的岳父,便将所送来的“绍乐博热”或另挑一匹好马,再赠送给他骑回去。
第四步:
过结婚彩礼,这就是“托列”。
托列包括衣服和衣料若干件,“绍热库”(首饰)若干件,“巴列”(手镯)一至二付,“古热奇热格”(戒指)一到两个,“嘎热格”(耳环)一、二付。此外,还有皮袍、皮挂子、皮坎肩各一件,被、褥面和里子布等物品。有的也折钱,使女方随意购置备做。送“托列”的本来用意,是确定迎娶日期,如果女方家没有异议,就立即商定结婚吉日,于是男方家就着手准备结婚时所需的一切物资,并遍告远处的亲朋故友。
达斡尔青年的婚龄,一般为男二十岁左右,女的在十七、十九、二十一岁,习惯上禁止姑娘在偶数年龄时出嫁完婚。忌讳姑娘在母亲生育自己的年龄和母亲结婚的年龄上结婚。男女双方有一方遇到父母去世,在服孝三年内不许完婚;二年内不能送察恩特礼和“察恩特宜得贝”。
第五步:
完婚。办婚事是一件大事,提前一到两个月就开始筹办,全莫昆人来帮忙:制作衣服、被褥,宰杀猪、牛羊,制作瓦特、霍热勒格、西热格勒等食品。
送姑娘出嫁也很讲究,莫昆族人不论贫富都来帮忙,出好车、好马、好鞍具,互借衣服、帽子、靰鞡等穿戴,尽量显示所有送亲人的富足生活。在姑娘出嫁的前两天,要请莫昆族内的男女长者们来,共同商定送亲的宾相、车夫以及人数、车马数,尽量从本莫昆内选定送亲人。送亲的男宾叫“华达”,三至五人;女宾叫“霍都古”,二至三人;送亲车三、四辆,骑马的二至三人,富裕户还有几辆嫁妆车,总计不过十五个人左右。路途较远的,均套双马大轮车,队伍壮观有气派。
送亲的“霍都古”要按有大有小的层次,大的是伯母或婶娘或姑母一人,“界霍都古”则要安排年龄小些的婶娘或姑姑一人,“呼珠热霍都古”则应是同辈的年轻姑娘或还没有生育过的年轻媳妇一人。
送亲的“华达”也按年龄、辈分层次安排。大“华达”要安排比大霍都古年岁小些的伯父、叔父或姑父一人,从“界华达”到“呼珠热华达”,其辈分、年龄均与女宾同。如果无亲弟兄,则从叔伯、两姨弟兄中安排。赶车人也是按照年龄顺序排列赶头车、二车。新娘坐的车,其赶车人应是亲弟兄或叔伯弟兄。
在送亲前的一至两天,新郎前来岳父家迎亲。
送亲车出发之前,本莫音的族亲及好友聚集一起举行便宴,表示欢送。送亲车出发后,新郎不同行,要向欢送的长者们一一请安告别,这一仪程完成后,方能出门骑马赶上送亲车同行。
送亲车的应次是:华达和霍都古坐的车均为苇厢车,大霍都古和界霍都古同坐头车,送亲的宾相少妇陪新娘同坐篷车在中间,大华达和界华达同坐一辆车在新娘车后,随后是嫁妆车,其余华达骑马殿后。车马队的最前边是新郎骑马引路。
在送亲车未出发时,要准备一些彩绸、手帕之类的东西,以备如果在途中遇上其他送亲车时,好作为互相赠送的礼物。还要准备准备些酒、熟肉、点心之类的食品,以备途中打尖时用。习惯上是不论路途的远、近,在走完一半路程之后,就要停下来打尖。先生起篝火,然后喝几盅酒,少用些肉和点心,举行途中休息仪式。由大华达首先执酒向“白那查”(土地神)敬酒,并致祭词,好言祈告土地神保佑送亲车马平安无事。此时如有过往行人,不论相识与否,一定要请他们停下来,共同享用酒食。
然后才能放行。休息仪式完成,新郎便与送亲宾客一一道别后先驰回家,向长者们一一行请安礼,然后报告送亲客人的辈分、年龄以及车马队的人马数,安排或调整迎亲的宾相、座次、席位、食宿等事宜,并选派一名年长的和一名年轻的携热酒出屯外一、二里处迎候。当送亲车来到时,立即停下,迎亲人向送亲的宾客一一行请安礼后,接着行敬酒礼,表示热烈欢迎和问候一路辛苦。屯外迎候仪式完了,年轻人先驰回报信, 年老者留下引路徐徐进村。这时,迎亲家中不论男女老少,均按男左女右的形式在院庭内排列迎候。按传统习惯,不论送亲车从哪个方向来的,都必须绕道改变路径,从西方沿着日出方向到男方家的大门口停车,意为使新娘迎日出方向进婆家大门。其中还有两个说道:“一是当送亲车进屯后,如果经过水井,提前都要派人用红布盖住井口,意为防止新娘的魂灵坠入井内出不来;二是一旦送亲车在日落后才到达男家时,男家要在大门的西侧悬挂一面镜子,以象征太阳还没有落山。
当送亲车到男家的大门外时,除新娘和少妇外,其余送亲人均下车、下马,在傧相的引领下徒步进院,新娘是在鞭炮声中坐车直接进院下车。但为了防止鞭炮惊吓马匹与事故,一般是在大门外将马解下来,由人把车拉进院庭东侧停放。于是由两名年轻媳妇给新娘戴上红面纱扶下车来,在送亲少妇陪伴下,左右搀引脚踩红布垫直到上炕为止,新娘的脚不能踩土,立于宾主之队列之侧。这时,由男方父母在房门外斟满两盅酒,向送亲的宾客依次行敬酒礼,称之为“进门盅”。
敬酒礼毕,由男女宾客引导,以先女后男的顺序,请送亲宾客进屋,女宾坐南炕,男宾坐西炕,车夫等人坐北炕的形式就位。随后,在两名年轻媳妇的搀扶下,引导新娘进屋。新娘进屋时,不得使其低头,要昂头前行;上炕时,不能脚踩炕沿,要面朝窗户背朝北,盘腿端坐。然后重新梳洗装扮。
诸事就绪之后,开始以装烟的形式认亲。先由男女宾仪分别向男女宾客介绍男方家的主要成员与近亲长者,由男方父母再次向送亲的宾客敬“接风酒”;之后,上茶点,主要是奶茶、糕点,还要上一些“瓦特”、“霍热勒格”、“西热格勒”、奶皮、奶油等。再后,乃是摆设迎亲宴了。迎亲宴的座席与宾客进屋上炕的座位不变,但均坐于首位,陪客的于下首左右相陪。坐在下席的陪客人叫“嘎吉日钦”,坐右下席的陪客人叫“巴日钦”。
每桌专设一“考布尔金”——一名服侍之人,负责斟酒、上菜饭、用刀切肉。宴席开始,先上酒、肉。各席所上的手把肉是有差别的。大霍都古与界霍都古的席桌上,上“瓦奇”,即猪尻背骨节肉;呼珠热霍都古的席桌上,上“瓦奇达热莫”,即上猪尻背的第三节的骨节肉;大华达与界华达的席桌上,上“达勒”,即肩胛骨节肉;呼珠热华达的席桌上,上臾吉,即猪后尻骨节肉’;车夫等人的席上,上“宝日托斯”,即肘子肉。但各席全搭配上些其他骨节肉,如肋骨、脊椎骨等骨节肉。酒、肉席之后,再上菜与饭。
送亲的午宴结束后,为欢送启程的送亲宾客,由男方派一名年长者,代表全莫昆人及所有亲朋,在房门内向送亲而来的宾客一一敬酒,称之为“出门盅”,然后宾主在大门外相互拜别。
在传统习惯里,送亲的年轻人必须在宴席上偷出一些碗、碟、酒、盅之类的东西,带到屯外,待新郎到屯外送别时,除留酒盅、碟、碗各两个之外,余下的全叫新郎带回去。还有一个习俗:在送亲的车、马队刚要回程时,男方家要赠送一定数量的酒、肉、点心,让他们带回去。正当新郎在屯外向送亲人送别之际,送亲者要派出一人,从男女家赠送的肉中抽出肘子骨节肉,骑马返回男方家的大门口,将肉留给新娘,以示娘家人临返回时还思念着姑娘。待送肉的返回车队后,新郎便向送亲人一一行请安礼,然后返回。
按习惯,新娘在婚后的三日内必须经过完全自裁自缝给女婿做一条单裤,婆家人要鉴赏她的针线活儿的手艺如何。三日之后,由其年长的妯娌引导,到本莫昆及屯内的故友家中去,向他们的长者行装、敬酒磕头认亲礼。满月以后,由新郎赶车带上酒食送妻子归宁,新郎可住两、三天回去,新娘住满一个月。此间,新媳妇要给女婿公婆、小叔子、小姑子等人各做一双鞋,以表关心与爱护,也表示媳妇是个勤快而又贤惠的人。一个月后,由其父亲或兄长在母亲的陪同下,返回婆家。
当新郎到新娘家迎娶的头一天晚上,有安排新郎与新娘在一桌同吃一碗“拉里”(奶油粥),然后可以同房的习俗。事前,女方家请来一位儿女双全的婶娘或嫂子,在她的指点下,引导新郎与新娘见面;随后劝说二人在炕桌前对面而坐,用一个碗、一双筷,相互往对方的嘴里送稠粥,这种稠粥叫“夏热托斯拉里”。新郎和新娘从没有公开见过面,更没有说过一句话,几乎是素不相识的,往对方嘴里送粥吃,实在是一件难事,因此,婶娘与嫂子必须使用权威,一面说服,一面逼迫,才能完成。举行这种仪式,目的是让他们二人于婚后,感情如胶似漆,形影不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到白头。
达斡尔族婚俗礼仪:
达斡尔人的传统,男女一经结婚,不能轻易离婚。离婚,被认为是极不体面和极不光彩的事。妇女如果受公婆、丈夫的打骂、虐待,跑回娘家时,则要由男方的莫昆族内派代表前去女方家,对女方的莫昆作出不再虐待的承诺和保证,并且要立字据,而后才能把媳妇接来。尔后,又发生了虐待行为,女方莫昆便派人将姑娘接回娘家。这时,如果男方想提出离婚,但又缺乏正当理由,双方的莫昆是不能同意的,一般全都离不成。女方除特殊情况外,提出离婚的可谓凤毛麟角。如果姑娘任意跑回娘家,是不允许的,要被娘家强制地送回婆家去的。因女方发生了过失,而被男方提出离婚者,她会遭到娘家的无情责骂甚至遭到毒打。
一旦发生离婚时,必须找一位无儿无女的人,在野外缮写离婚书。缮写离婚文书的报酬要付一百吊钱左右。在离婚文书上要经男女双方画押,各扯一半,作为离婚的证据。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离婚是极其不吉利的事情。达斡尔人的俗语中有:“写离婚书的地方,三年不长草。”可见对它是如何的诅咒了。离婚之后,女嫁男娶是随意的,不受任何限制。但续婚的对象,不如原来的好的时候,他们将被舆论和咒骂为“没有福气的人”。离婚时,所生子女,一律归男方抚养,女方不得带孩子走。女方所能带的仅是娘家所陪送的家具和所穿戴的衣服。
按传统,寡妇在服孝期内是不能改嫁的。如在服孝期内生活无人照管时,娘家可将姑娘接回来,但必须在服孝期满后,方可改嫁。否则,男方莫昆会出面干涉,不准其出嫁。有儿有女的寡妇,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不改嫁的。寡妇改嫁前,仍须住在婆家,如个别的发生有私生子时,她将被送回娘家,而且要受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习俗和礼仪的讲究。据传说,达斡尔人早先年 婚事,是不择日子的。到了清代末期和民国初年,也实行了择吉完婚,请人看“日子”,逐渐成了传统。如定正月初六、正月十五、二月二不用看而外,其余月汾办喜事,全要择吉利之日。
达斡尔人有许多人家是供神龛的,把它安放在西炕墙上边。管这个神、佛龛叫“怀马热巴热肯”。如果供俸它的人家娶媳妇时,送亲的必须提前准备彩绸,管它叫“珠斯替哈迪格”。当新媳妇踏入婆家的门槛后,首先要将备好的“珠斯替哈迪格”挂在“怀马热巴热肯”像前,并敬装烟礼后,新媳妇方可上炕就座。
娶媳妇的人家,其屯中如有其新娘的亲姑姑、姨或表姑、亲姊妹,家在屯中居住时,事前几家都与办婚事的人家商定,当送亲车来到屯外时,允许他们先将媳妇接到家招待一番,完了才是迎亲家方面派人前去迎娶到自家门首。
送亲者,必须在迎亲喜宴开始前,了解和询问好其姑爷的姑父母、姨父母是否在场。当饮宴将开始时,必须请他们来按年岁长幼的顺序就坐同饮。否则,属于送亲者失礼,将被公众议论为不懂礼貌。
达斡族的婚姻禁忌?
有什么婚姻禁忌都应该废除掉了 什么年代了都
达斡尔族有什么民风民俗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是祖国北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之一。据史学家考证,达斡族早年游牧于额尔古纳河、鄂嫩河等地,属契丹人后裔。17世纪初,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及嫩江平原,他们与鄂温克族、鄂伦春等民族一起,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疆边陲。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语...
请问达斡尔族这个民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的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居室的南、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