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哈尼族的婚礼

哈尼族婚礼全解密生活在墨江一带的哈尼族,新郎在表兄弟和同龄伙伴的陪同下前去迎亲。到了新娘家后,要拜见岳父岳母,并经岳父岳母同意才能娶走新娘。新娘离家的时候痛哭不止,这就是哭婚的习俗。新娘在出嫁前三天新要哭婚,表明她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情越深。新娘在弟妹和亲友的陪同下,一路哭到新郎村寨门口才止信送亲的队伍则挑着背着嫁妆,一直送到男方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衣服、被褥、农具等,还有糯米饭、染成红、黄、白三色的几大摞糯米粑粑。嫁妆中还必须有舅舅送给新娘的一件蓑衣,一只巴箩,弟弟送给新娘的一根手链和一根背带。这些东西要沿路让人看清楚,以显示其富有和华丽。一路上唢呐声不断,逢村过寨还要鸣放鞭炮。无论天气如何,新娘都要打一把花伞。 在红河一带,男方要请一对父母儿女都健在的中午男女去迎娶新娘。新娘家则盛情款待娶亲者、亲朋好友以及村寨中的长老和歌手。迎亲者在娶亲仪式上要当众交出三枚小贝壳作为娶亲的凭证。这时,歌手开始唱起古老、庄严而幽怨的哈尼(送嫁歌)在歌声中,经过精心梳妆的新娘在女伴的陪同下,挽着盛有衣物的花竹篮或挎着筒帕,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娘家。出了新娘家门后,迎亲者要遭到村寨中姑娘和小伙子的鞭打,只准挨打,不准还手,直到出了村寨门才停止。这时候,新娘早已领着一群小伙子在半路上等候,看见新娘到来,就立即点起三把松明火,并排置于路的左边、中间和右边。同时在路的左右两边分别插上一根金竹、两根金竹之间拴一根白丝横栏在路上。新娘过来,跨过火把,扯断白线,就表示她正式成为夫家的人了,新郎就可以把新娘娶回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迎亲方式是领婚:男方家派出媒人、弟弟或堂弟去女方家把新娘领回来。领婚者到了女方家,新娘却被女伴藏起来了。领婚者绞尽脑汗地商讨对策,不停地与女方家的人交涉,千方百计地要找到新娘。想尽种种办法,通过层层关卡,最后领婚者终于找到了新娘,又经过一波三折,女方家才同意领走新娘。领到新娘返回男方家的路上,领婚者都要高声欢唱,以庆贺领到了新娘。 墨江一带的哈尼族娶到新娘后,要请巫师为新郎新娘祝福并驱鬼,完成这个仪式以后新娘才能进男方家的门。进门的时候,新郎高高站在门上,让新娘从底下通过,表示女人要听男人的话;跨门坎时,新娘要右脚先进,左脚后进,这样以后才能儿孙满堂,荣华富。新娘进家后,首先要用猪头向灶神和祖先神灵磕头祭奠。第一顿饭要由婆婆陪同新娘进餐,其他人不能参加。红河一带,新娘到了夫家后,先向祖先神位磕头,再向婚宴上的长者敬礼,接着吃下新郎亲自送来的一碗米饭,表示永不变心。在西双版纳,要由婆婆在村口为新娘穿上白色裙子,然后才能进入村子。到了甲方家门口,男方的已婚姐姐剪下三根头发,为新娘洗手洗脚,新娘才能进入大门。婚礼酒宴上,新郎新娘要先吃公鸡肉和猪右前腿,然后给宾客一一敬酒。这时,由会唱哈尼调子的老人来祝福新娘头胎生女儿,二胎生儿子,并劝戒夫妻要和睦相处,白头到老。婚礼的最后是强迫本村年龄较大而未婚的人吃猪尾巴。 墨江、红河一带,新婚之夜,禁止新郎新娘同房,据说同房会导致爱情不长久。由送亲的女伴陪同新娘在洞房里说话,或闹洞房,或请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等。这一夜,新郎新娘要分红鸡蛋、红糖、糖果、香烟等给宾客吃,以示喜庆。宾客不分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唱歌跳舞,尽情欢娱,通宵达旦。 新娘到了男方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表示她已成为男方家庭的正式成员和村寨的正式成员。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哈尼族,新娘要在新婚第二天参加砍柴烧火的仪式。在墨江等地,新娘第二天鸡叫时要到河里或秽槽边去背水,用背回来的水烧火做饭招待客人。新婚夫妻还到地里共种一糖瓜,以象征今后幸福美满,儿女兴旺。红河、元江一带,新娘第二天鸡叫头遍去背水时,要撒一把米到井里或河里,表示自己已成了喝这口井,这条河水的人。 举行完婚礼后,一般要回门。红河一带,新娘于第二天随送亲的人们回门,并带回糯米粑粑等食物分给家人和邻居、亲友品尝,下午再返夫家。在墨江等地区,新娘于结婚的第二天回门,且一回去就在娘家长住,只有农忙时丈夫来喊才到夫家住几天,直到生下第一个孩子才到夫家长住。在西双版纳一带,新婚三个月内,新娘在公公、叔父的陪同下,来娘家回门,并携带礼物给娘家,返回时,娘家也赠送礼物给新娘。 哈尼族还保留着男方到女方家上门的习俗。这种上门的婚礼比较简单:由一长者做媒,选定日子带一筒酒于黄昏时把男子带到女家。男子随身携带一顶篾帽,一床被子,女方家杀一只鸡招待媒人一餐饭,婚礼便告完成。 哈尼族青年男女结婚后生了第一个孩子,一般就要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但也有不少家庭关系和睦,但也有不少家庭关系和睦、三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哈尼族家庭关系中,以长者为尊,晚辈很尊重长辈,也很听长辈的话,在家庭中,夫妻关系融洽,离婚的较少。如离婚,则要举行简单的仪式;由一中间人主持,男方砍一木片,两侧各砍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破成两半,各拿一片为凭证。有的地方要吃最后一餐离婚饭,吃饭时桌子中间放一根柴,表示从此以后断绝关系。

哈尼族性风俗习惯是什么?

1. 哈尼族的婚礼:在“扎勒特”(十月年)期间,出嫁的女子会回到娘家与家人共度佳节,以追认血缘祖根。女主人会为回娘家的女子们准备丰盛的宴席,并按照男女分桌进食的传统,为她们单独设宴。2. 奕车人的恋爱宴会:“阿巴多”是奕车地区男女青年社交择偶活动中的一种奇妙宴会,通常在“十月年”期间举行...

哈尼族性风俗习惯是什么?

这一带的哈尼族男女青年自由相爱后,就自己选日子结婚,不要彩礼,也不办酒席,用杯杯香茶招待前来祝贺的宾客。 6、敬老节 每年的农历腊月十五,是哈尼族的敬老节,清早,老人梳洗后穿上新衣服准备欢度自己的节日。 成年人在家杀鸡宰鸭,备办美餐,小伙子将一棵小松树载在过节的坪场旁,姑娘们挑来清水给它浇下定根水,...

哈尼族的婚俗介绍

哈尼族还保留着男方到女方家上门的习俗。这种上门的婚礼比较简单:由一长者做媒,选定日子带一筒酒于黄昏时把男子带到女家。男子随身携带一顶篾帽,一床被子,女方家杀一只鸡招待媒人一餐饭,婚礼便告完成。

云南哈尼族买婚风俗.

哈尼族还保留着男方上门的习俗,婚礼简单而温馨。青年男女结婚后,一般会与父母分家独立生活。哈尼族家庭中,长辈享有尊敬,夫妻关系融洽,离婚现象较少。如离婚,会举行简单仪式,男方会得到一块刻有记号的木片作为凭证。

哈尼族婚俗傣族自治州哈尼族婚俗

婚宴上,新郎新娘会先品尝公鸡肉和猪右前腿,随后向宾客敬酒。在此过程中,有经验的长者会用哈尼调子祝福新娘,期望她头胎生女,二胎生男,并强调夫妻和睦、白头偕老的重要性。婚礼的最后一项习俗是让村中未婚的长辈们分享猪尾巴,这可能是一种寓意和祝福,象征着村子的延续和团结。总的来说,哈尼族...

哈尼族风俗婚俗

哈尼族的婚姻制度以一夫一妻制为基础,若有人选择弃妻再娶,需向原妻及舅家表示歉意并赔礼。过去,姑表亲之间有优先婚配的传统,但堂兄妹之间禁止联姻,同姓族人通常不会通婚。青年男女在婚前享有自由交往的权利,相互表达情感。结婚需经过双方父母的同意,当双方产生深厚感情后,媒人会介入牵线。男方需到...

少数民族婚俗哈尼族的坐家

在滇南哀牢山深处,居住着一个哈尼族分支——叶车人,他们的婚礼习俗独特且富有仪式感。通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刻,举行这一庄重的仪式。当一位姑娘步入婚姻的殿堂,她会有一位伴娘陪伴,这位伴娘需是年龄相当、容貌出众且家庭状况良好的女性,叶车语称其为“米确”。新嫁娘抵达新郎家后,首先会进入主屋,...

云南哈尼族嫁女有什么风俗?

哈尼族卡多人在女子16岁时会在其住房墙上开一个“露”,方便青年男女通过唱歌交流情感。哈尼族叶车人则在白伞下进行男女双方的细谈,寻找意中人。每年的“抛松毛”活动是青年男女增进感情的绝佳机会,抛松毛越多,表示情意越深。哈尼族各支系的婚俗各有特色。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在婚礼上请老人唱调子,...

哈尼族婚俗百礼

订婚哈尼族的孩子一般十五六岁就开始换衣服,说明已经从少年变成了青年,可以择偶结婚,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当每个家庭建房子时,一两个小土房或者低矮的小屋建在大房子,它们被称为公共房屋。孩子们通常搬出大房子十五六岁的时候,在公房过夜,寻求伴侣,谈恋爱,却很少和同村的异性求爱。公开恋爱云南墨江...

哈尼族婚俗新婚之夜的不同婚俗

例如,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新娘在新婚第二天会参与砍柴烧火的活动,象征着开始新的生活。在墨江,新娘需在鸡鸣时到河边背水,用所背的水做饭款待客人,而红河一带新娘则会往井里或河里撒米,象征归属感的形成。婚礼后,通常会有回门习俗,如红河新娘在第二天回娘家,带回糯米粑粑等食物,下午返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