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宁波结婚嫁空篮放哪里

在北仑柴桥街道芦北社区柴桥老街,一家夫妻店远近闻名。店面开了26年,在这条街上不算老,但卖的用品很有“年代感”,宁波人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婚嫁习俗,在这里都能找到相关物品。
  没错,这是一家婚庆用品店。54岁的李培峰与丈夫几乎全年无休地守在这里,笑脸盈盈地接待每一位面带喜气的顾客,打照面的方式定有一句祝福。
  这几天,趁着长假,来店里置办婚嫁用品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没店招没门牌,顾客却慕名而来
  这家店在老街桥头一端,没有醒目的店招,甚至没有特别具体的门牌号,卷帘门下挂着的两只大红灯笼倒是有些惹眼。
  在柴桥老街,这家店算是气派的。20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成两个区域,主营婚嫁用品,附带一些日用品。
  走进店面,眼前一片红彤彤。地上堆着印有大红喜字的地毯,几排玻璃展柜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婚嫁用品。烛台、百宝箱、子孙桶、火熜、縩箜篮……婚嫁所需,应有尽有。
  “子孙桶是最要紧的,以前是木头做的,现在还有不锈钢材质。”说起婚嫁习俗,话匣子瞬间打开。李培峰拎起展柜上一只红桶,边说边往里散了一小袋染成红、黄色的棉花籽。她说,这叫“多子多孙”。
  两个红色脸盆、3个金色脚盆,也是必须的,寓意五世同堂。茶壶和茶盏同样需要,这是新婚当晚要用到的,里面放的东西有讲究:黑枣里的核掏出,将核桃肉塞进去,盖一层白糖。新娘新郎食用部分,剩下的待次日奉给长辈食用。此举,意思是和和睦睦过一生。
  若是按照宁波传统习俗操办,一件不落的话,需要采购的用品很多。李培峰写了两张清单,置于展柜,供男方、女方采购时对照。记者数了数,女方备齐全套用品,总共是67件。
  大到床上四件套、红色行李箱,小到装红鸡蛋的塑料蛋壳、红绒线。进店门,一站式采购,李培峰有这个底气。
  货品齐全,加之做生意和气,价格公道,慕名而来的顾客很多。除了柴桥周边的,也有从象山、镇海、宁波城区赶来的,离开时一口气搬走四五箱用品的,不在少数。
  “到我这里的,长辈多。先来看一次,第二次再带新人过来挑款式。”李培峰说,他们这代人依然坚持老底子的习俗,这是一种仪式感,更是传承至今的祝福。
  做出去的是生意,留下来的是情分
  早上7点30分拉开卷帘门,傍晚5点关门。除了春节休息3至5天,老街桥头的这家店常年开着。
  经营婚庆用品,多少有点机缘巧合。李培峰的丈夫以前在供销社工作,卖的是日用百货。1995年,夫妻俩将店面承包下来。“婚庆用品一开始很少,后来我觉得挺好卖,就慢慢转型了。”
  早些年,进货途径有限,货品的款式也有限,大家置办婚礼也还精打细算,要价格合适,要样样东西买齐。
  但这几年,大家日子越过越好,对婚嫁用品的要求也不一样了。尽管网上啥都有,但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大家还是愿意来找“最懂”的李培峰,价格已经没有人在意了。
  老底子的东西,又要符合年轻人的喜好,款式多样是基本条件之一。也因此,那么多年下来,李培峰通过了解需求,不断更新和补充货品,尽量让顾客有多样选择的空间。就说红色的新娘伞,店里就有20多种款式。
  那么多年来,顾客进进出出,有远道而来的生面孔,也有因为一场买卖结交缘分的老熟人。曹大姐就是其中之一,采访当日,她来店里找李培峰约饭,见记者采访,见缝插针地帮忙做起“宣传”。
  “我结婚时,嫁妆都是她这里买的。现在我儿子都快结婚啦!”她夸李培峰和善,做生意厚道,卖的东西质量好。“喏,这个装着五色布、剪刀、针线、尺的縩箜篮我现在还藏着呢。老一辈说,日子就是缝缝补补、平平淡淡地过。”
  对李培峰而言,开门迎客,做出去的是一笔笔生意,留下来的是一段段情分和温暖:有人转了半个城,终在这里找到火熜时的一脸惊喜和兴奋;有人网购婚庆用品,因质量问题两次退货后,一脸懊恼地来她这里说:“原来你这里什么都有啊!”有人从象山赶来,搬搬抬抬带走四大箱时留下一句:“下次身边人结婚,我介绍给你”……
  “因为自己做这门生意,很多时候真的是为顾客考虑。以前觉得,宁波人结婚,该有的习俗一个都不能少,一定要买全套。这些年想明白了,时代在变,年轻人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结婚仪式也在简化,不是说完全要照搬照抄的。他们喜欢什么,买什么。除了必要的,我觉得需要推荐的之外,其他的根据实际需求来。”
  当然,话是这么说,但她也调侃:“如果以后女儿结婚,我是肯定要备好所有东西的。”
  如果女儿不要呢?“那就偷偷塞给她呗。”她笑眯眯地说,这是一个当妈妈的执着,更何况还是一个卖了那么多年老底子婚嫁用品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