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网 感知人生智慧分享生活点滴幸福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有什么问题?

在历代文人的深层心理和期待视野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一直是和谐夫妻的典范。其二人婚后清闲优渥,琴瑟和谐,夫妻唱和不绝。其实不然。

由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首先倡议打击元佑党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不幸命运,并进而连累李清照。使得李清照不得不与她丈夫分离,只身离京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家人,夫妻之间也就产生了感情的隔阂。

另外,李清照不曾生育,以此被疏远。而赵明诚又有纳妾之举。因而在有着对爱情执著专一的李清照心中,对此并不能释然,因而她的作品才有那样的深悲积怨。

详情请参见《古代女诗人研究》之《重看赵李情缘》篇。。。

李清照少女时,词名已然轰动京师,赵明诚尝有相思之梦。据《琅娘记》卷中引《外传》,赵明诚小时,一日做梦,在梦中朗诵一首诗,醒来只记得三句话:“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吾儿要得一能文词妇也。”明诚大惑不解。他父亲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一时传为佳话美谈。

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丞相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是古今人人共同羡慕的恩爱夫妻,神仙眷侣。古代婚姻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结婚之后难得长期和谐。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近乎完美,这有李清照本人大量情感深挚缠绵的词作为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这样脍炙人口的抒写别离相思的名篇,打动了无数的后代读者。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整理夫妻两人毕生的金石古物收藏,作《金石录后序》,声情并茂、哀婉欲绝地记载了与赵明诚婚后的恩恩爱爱、喜怒哀乐、生死离别,夫妻深情,款款流露。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恩爱情深,是阅读与理解李清照大量优秀爱情歌词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关于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夫妻关系,今人有更加深入细微的研究。逐渐的,一种走向极端的观点也出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有许多的不和谐,赵明诚纳有姬妾,夫妻甚至时时反目!。如此以来,有关李清照诸多名篇的作年及其解读,都产生了歧义。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一般认为是李清照南渡丧夫之后所作,抒写了亡国与丧夫的深痛。陈祖美则认为该词是李清照南渡之前遭赵明诚冷遇时所作,“表达作者的‘无嗣’和何以‘无嗣’的‘难言之隐’。”“很可能是要歌给自己的丈夫听”。"确实,世界上没有矛盾、永远和谐的夫妻是不存在的,尤其是人到中年之际,容易产生“中年情感危机”。李清照与赵明诚也不能免俗。然因此夸张两人的矛盾,人为地拿着“放大镜”去寻找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裂痕,则会导致一种偏颇,乃至厚诬古人。本文试图通过对李清照与赵明诚莱州重逢时的作品分析,透视夫妻情感的微妙变化,对夫妻两人可能产生的不和谐及其原因做一些剖析。

宋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去世。因赵挺之生前得罪权奸蔡京,赵挺之全家被遣还乡,27岁的赵明诚与24岁的李清照夫妇也回到老家青州,屏居乡里。大约在政和七年(117)前后,赵明诚再度离家,开始了新的一轮仕途奔波生活。李清照则依然留在青州老家,夫妻两人有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分离生活。宣和三年(121),41岁的赵明诚知莱州(今山东莱州市)。这一年,李清照38岁。作为一地州府长官,赵明诚已经有能力将李清照从老家青州接出,到任所团聚。于是,这一年的秋天,李清照离开居住了十几年之久的青州,风尘仆仆,前去与赵明诚相聚。
疑问因此产生。李清照与赵明诚分离前后大约已有五年的时间,在苦苦期待中煎熬过去那么多光阴,终于等到了重聚的日子,李清照应该是大喜若狂。但是,品味李清照前往莱州途中路过昌乐时所作的《蝶恋花》和初到莱州时所作的《感怀》诗,发现李清照依然没有摆脱愁苦意绪的纠缠,情绪十分低落。
先来阅读《蝶恋花》,词说:“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这首词南宋曾慥的《乐府雅词》卷下题为李易安作,元代刘应李《事文类聚翰墨大全》后丙集卷四收此词,题作“晚止昌乐馆寄姊妹”。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案说:“此首殆为宣和三年辛丑八月间清照由青州至莱州途中宿昌乐寄姊妹所作。按地理图,由青至莱,须经昌乐。《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载建炎三年,赵晟由青赴莱,刘洪道令权知昌乐县张成伏兵中途邀击,可以证明。”!
婚后,赵明诚也蓄养几位侍儿小妾,以供平日歌舞娱乐,那是可以肯定的事实。李清照与赵明诚特别尊崇的文坛前辈苏轼,平生并不好色,且因目睹了友人徐君猷的歌儿侍妾胜之的无情而频频劝告他人不要蓄妾(详见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苏轼自己却蓄养有朝云之类的一群侍妾,而且也不时的携妓寻欢作乐,甚至携妓拜见佛门子弟大通禅师,自称“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详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冷斋夜话》)。赵明诚恐怕不会比苏轼更出色,没有任何记载表明赵明诚对李清照专注到“心无旁骛”的地步。而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只言片语所透露的消息,正说明了赵明诚生前曾蓄养侍妾。李清照叙述赵明诚临终之前,“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分香卖履”的典故出自曹操的《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组履卖也。”这是曹操临终之际分配部分财产给各位侍妾并对她们的生活细节做出安排。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是为了突出他们两人最终感情如一,赵明诚临终之际并无牵挂其它女人。但反过来说明,赵明诚同样蓄样了好几位侍妾。
赵明诚蓄养侍妾是肯定的事情,那么,为何从前李清照并无怨言,到了这次前去莱州团聚乃至见面之后突然爆发出来呢?可以做两种推测:
其一,赵明诚蓄妾大约是重新出仕时的事情。新婚燕尔之际,赵明诚既无心情也无经济实力蓄妾;初入仕途,赵明诚与李清照情好如蜜,心无他暇,经济实力方面依然羽翼未丰满;屏居青州,与李清照朝夕相对,举动也要受到牵制,何况得罪朝廷闲居的现状不允许他有非分之想。第二次进入仕途,官渐渐做大了,俸禄也渐渐丰厚了,李清照又不在身旁,赵明诚此时蓄养几位侍妾,在宋代那种社会里并不算是过分。
其二,赵明诚早年也偶尔出入风月场所,可能一直蓄养几位侍妾,这是被当时社会认可的正常现象。当然,赵明诚蓄妾的行为最早也应该是出仕之后或者将近而立之年的事情。只不过,那时候赵明诚与李清照情投意合,卿卿我我。他虽然不能免俗,蓄养侍妾,却并没有将心思放在这些侍妾身上,所以,李清照也并不在意丈夫身边的其他女子。直到赵明诚第二次出仕之前,李清照基本上垄断了丈夫的情感,并无危机意识,同样没有怨言。到了赵明诚再度出来做官,李清照在家苦苦等待,她已经年过30,而且渐渐向40岁靠拢。一方面,随着岁月的流逝,李清照已经由一位青春焕发的女子变为中年家庭妇女,年老色衰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另一方面,长期的夫妻生活,使一切熟悉了的情感变得平淡无奇,变得熟视无睹,这应该是古今许多夫妻都能体验到的婚姻过程。一旦离开李清照,赵明诚不免被更加年轻美丽的侍妾或其他女子所吸引,相对地冷落了李清照。赵明诚情感的相对转移,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无嗣”,即没有生育子女。关于这一点,宋人屡有记载:洪释《〈金石录〉跋》说:“赵君无嗣”(《隶释》卷二十六),翟耆年“赵明诚古器物铭碑十五卷”条说:“又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籀史》卷上)赵明诚不但与李清照没有生育子女,而且与其他侍妾也没有生育子女,根据情理推断,“不育”的责任应该落在赵明诚的头上。但是,在封建夫权社会里,男性家长不是这样来认识问题,而是轻易地将责任推卸到女子头上。赵明诚因此与李清照产生隔阂,夫妻矛盾加深,将部分情感转移向其他女子,是完全可能的。再加上赵明诚数年在外做官,夫妻分离,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增加了夫妻的猜忌和怀疑。于是,婚后累积的矛盾第一次集中地爆发了出来。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或者是多种因素的同时作用,李清照此时与赵明诚有了矛盾冲突,对丈夫有了怨恨之言,这是可以肯定的。封建社会里的多数女子,处于李清照现在的位置,只会逆来顺受,甘心听从丈夫的安排,认为这就是命中注定的。即使被丈夫完全冷落,也只是默默忍受,在寂寞中度完余生。李清照却不是这样,而是明白无误地表现了出来。
李清照的怨苦之言,与她的倔强自尊的个性有关,与她对赵明诚的深爱有关。结婚近十几年时间,自己一直在丈夫赵明诚心中占据主要位置,几乎拥有丈夫所有的爱,自己同样对赵明诚付出了全部的情感。那时候,即使赵明诚蓄养几个侍妾,李清照也并不太介意,因为这并不影响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情感交流,不影响两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到了赵明诚第二次出来做官的时候,李清照突然痛心地发现:丈夫已经心有旁骛,追随在丈夫身边的女子不是自己,而是更加年轻的侍妾们。李清照处处争强好胜,此时痛苦地看到自己已落在他人之后。换作其他女性,婚姻近!"年以后,依然拥有丈夫的大部分情感,就非常心满意足了。即使是当代女性,恐怕因此满足的人也不是少数。偏偏李清照不满足,她始终期望自己是丈夫唯一的爱。自己付出多少的爱,就想获得同等的回报。岁月之不饶人,多年的没有生育,离别独居的数年生活,使李清照时而处于一种焦灼的状态;空间距离的相隔,通讯手段的落后,难得一通音讯的等待,又加深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猜疑。书信来往中,夫妻之间或许还有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相互指责的言语。所以,李清照这次起程前去与赵明诚重聚,不禁心事重重,有许许多多的担忧。这种不可明说的愁苦,在作品里表现为对闺中姊妹的思念。究其深层原因,还是因为对与丈夫重见之后前景的不可预料之心情沉重所带来的。否则,与闺中姊妹离别的一丝忧伤,将完全淹没在即将与丈夫重聚的喜悦之中。到了任所,冷清面对空室,仿佛以前的猜疑与担忧得到了证实,李清照内心的愁苦就变化为怨恨牢骚,“子不我思”,那么,我就与“乌有先生子虚子”为伍算了。
夫妻矛盾的化解
李清照的命运仍然比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中年家庭主妇要好许多,赵明诚仍然对她抱有深情,夫妻之间的情投意合,已经深化成相濡以沫,这不是夫妻之间日常一些琐碎的拌嘴、猜疑、冲突所能完全消磨的。赵明诚将李清照接到任所,就是他对妻子情感的一个明证。一直到莱州任期结束,转守淄州,赵明诚依然与李清照的情感非常融洽。淄州辖下有邢氏村,村中长者邢有嘉,赵明诚称赞他“好礼”,赵明诚并无地方长官架子,与邢有嘉时有来往。一次,邢有嘉拿出唐代白居易手书的《楞严经》给赵明诚观赏,对古人字画迷恋成癖的赵明诚得之大喜过望,自己说:“因上马疾驰归,与细君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便下笔为之记。”(缪荃荪《云自在龛随笔》卷二引)“细君”指妻子李清照。赵明诚得以目睹白居易的手迹,狂喜之下,是骑马急驰回家,拿与李清照共同欣赏。两人饮酒品茶,相对观赏,蜡烛燃尽了两根,还不愿意入睡。可见,李清照与赵明诚一直是志趣相投、相互推重、相濡以沫的。
发现李清照与赵明诚情感历程中的一些其他方面,是古代文学研究深入之后的必然结果,但必须是平实的、科学的。这是本文写定时的一点感受。

两人婚后相爱,但最大的问题是后来宋徽宗支持革新派,李清照她爹是李格非——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是守旧派,而赵明诚的爹赵挺之是革新派,并且位高权重,后来还当了宰相,两人的父亲有了政治矛盾。李格非被罢官后,李清照求公公为自己的爹爹求情,但赵挺之没答应,她当时就感到心寒了。但是,赵明诚夹在两人之间却很难做人。
后来,赵挺之又遭蔡京陷害(因为他自己想当宰相,要先把赵挺之拉下来,就说他有谋反之心),赵家三兄弟都进了牢狱,而李清照这时却对李家不离不弃。赵明诚被“流放”到京外时,也一直和他相依相偎。等赵明诚又回朝做官后,却不便带她一同上京,就让两人相隔两地,因此她那时候写了许多著名的抒发自己思恋情绪的诗。如《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两人的性格不同, 赵虽然为官,但是性格懦弱,从他们结婚开始就不太喜欢李 ,常年在外
李思想活跃,而且刚直,从对丈夫朝思暮想,到对丈夫的懦弱失望, 导致了她的整个婚姻的惆怅与失落, 也是她文章中更能表达对完美爱情的期待

单从爱情这方面来看,赵明诚与李清照无疑是真心相爱的。因相爱而成婚。
但是赵明诚的母亲看中的是其表妹,当时的婚姻是父母之命煤灼之言,赵明诚的母亲不喜欢李清照。
李清照不想让赵明诚从仕,而当时从仕是文人唯一的出路,出社会现实不合。
脱离了现离和生活的婚姻往往是多苦多难的。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感情到底怎么样?

1. 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婚姻初期确实是相敬如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未能生育子女以及年龄增长带来的变化,两人之间的感情开始出现波折。2. 赵明诚的仕途上升期,面对周围妻妾成群的同行,加上家庭压力和对子嗣的渴求,他的内心逐渐产生了动摇。3. 赵明诚的外放做官,增加了与李清照的距离,家庭内部的言...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有什么问题?

在历代文人的深层心理和期待视野中,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一直是和谐夫妻的典范。其二人婚后清闲优渥,琴瑟和谐,夫妻唱和不绝。其实不然。由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首先倡议打击元佑党人,因而造成了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不幸命运,并进而连累李清照。使得李清照不得不与她丈夫分离,只身离京去投奔先行被遣归的娘...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变,有几点原因?

李清照对他的爱恋,是受到了婚姻的束缚,婚后的甜美早已在两人悬殊的才华中烟消云散。三、缺乏沟通。赵明诚一直生活在妻子的光环之下,肯定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卑,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又有多少男人能够容忍妻子的本领比自己大那么多呢,因此赵明诚将精力都放在了金石、字画方面,双方的交流也越来越...

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姻有什么问题?

逐渐的,一种走向极端的观点也出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有许多的不和谐,赵明诚纳有姬妾,夫妻甚至时时反目!。如此以来,有关李清照诸多名篇的作年及其解读,都产生了歧义。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一般认为是李清照南渡丧夫之后所作,抒写了亡国与丧夫的深痛。陈祖美则认为该词是李清照南渡之前遭赵明诚冷遇时所...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感情为什么会走向破裂,李清照为何要写诗嘲讽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生活十分和睦,生活过得潇洒自如这时候的李清照和赵明诚举案齐眉,郎情妾意,诗酒人生,生活的非常惬意,再加上两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和爱好,喜欢诗词古画,生活的十分开心。后来因为时局原因,从贵族成为了平民也没有因此改变对爱好的追求。夫妻俩对于金石的热爱更加的狂热,甚至将衣物典当...

李清照为何与赵明诚婚变?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变,是因为李父是苏轼的学生,与苏轼在政治上处于同一战线。而夫君赵明诚的父亲是另一条战线上的人。当这场政治斗争以苏轼一方失败告终后,他们的婚姻就自然而然受到了牵连。可以说,他们的婚姻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赵明诚为何抛下李清照自己逃跑?

1. 赵明诚,宋朝丞相赵挺之的儿子,拥有良好的起点,但仕途不顺。这不仅是因为父亲的政治对手,也与其个人行事有关。2. 他与李清照的婚姻起初十分美满,但赵明诚在1129年的弃城而逃事件,让李清照感到羞愧,并逐渐对他冷淡,导致两人关系疏远。3. 1129年,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时,发生王亦的兵变。赵明诚未能...

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感情到底怎么样?

李清照对于丈夫这种苟且偷生,弃百姓于不顾的做法,感到不齿。而后,赵明诚逝世,只留下李清照一个人。其实,如果她还爱赵明诚的话,估计也不会再嫁。但是,说实在的,自从那件事以后,就算赵明诚没死,我想,李清照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好感了。反正感情破裂了,就算在一起,也只会觉得非常煎熬而已。

历史上再婚后的李清照,为什么又选择了离婚?

李清照与张汝舟再婚之后,他们的夫妻生活很快便出现了问题。因为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婚前对她的关系与体贴都是假的,是因觊觎李清照所收藏的书画典籍而伪装出来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待在青州期间因为爱好曾四处收集字画、古籍,但是这些东西在其四处奔波期间早已流失大半。不知这一情况的张汝舟因觊觎这些字画而对...

有人说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夫妻生活并不和谐,是真的吗?

所以其实我认为夫妻生活的后期可能存在的不和谐,而且不管古代的女子是怎样的妻从夫纲,但是很明显李清照骨子里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她是果敢坚毅的女子,她有胆识,有气魄,更有一颗忠贞不渝的爱国之心,她也不是以夫为天的那种委曲求全的女子。所以我觉得在赵明诚懦弱无知,被站乱吓破了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