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婚姻如何幸福圆满?儒学大师梁漱溟的婚姻哲学给你答案
读书总有意外之喜,譬如,读梁漱溟梁老的传记,看到关于梁老婚姻这一段,我觉的特别有价值。
好处在于能够给予我们当代人很多启示, 很轻松的发现一个婚姻生活幸福的核心秘诀 ,所以,我决定单独写一篇分享给有缘人。
一、 结婚与否?愿意还是不愿意,这是一个必须明确的问题
因为梁漱溟先生心向佛学,原本有出家念头,故而一直没有成家。父母催促下也依旧坚持我见,直至父母去世,梁漱溟内心多少也有不忍之心。不过,这并非其走进婚姻的最大原因。
梁漱溟先生在访谈录中曾经说到过这个问题,大意是如果一开始出家,去了寺庙,自然就不会想结婚的念头了。但去了北大教书后,就进入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圈子。而在这个圈子里,是绝少不了的男欢女爱之情的,所以看着身边的人如何如何,自己也就有了这方面的需要。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真是读到了梁老的本真心,他并没有说什么大道理如何如何,而只是把当时本真的想法讲了出来。就是因为有心理和生理需求,所以就考虑结婚了,如此而已。
现在,很多年轻人结婚,口口声声说是不情愿,而是迫于父母或者社会压力。
这一点要不得。虽然领一张结婚证,这件事情看上去是一样的。 但自己觉的是【被逼迫】和自我承担责任的【我愿意】是两码事。这件事情务必要确定清楚,否则会生出很多麻烦。
二、 择偶观念要谈一点志趣
伍庸伯先生是梁老的挚友,梁老的第一次婚姻也是伍先生撮合。
一开始,伍先生问梁老的择偶标准,梁老是这么讲的:
“我对未来之妻没有过多的要求,几乎没有什么条件。我不在意她的学识,也不在意她的年龄,更不在意她的容貌……这些我都不在意。但是,我希望她是一个宽和仁厚的人。然而,如果只是宽和仁厚,没有丝毫超俗意趣的话,我想她很难与我结成配偶。而如果她具备超俗的意趣但魄力不足以与之相匹配的话,她自己就会感到痛苦。所以我希望她是一个宽和仁厚、有超俗意趣和魄力的人,这也是我所追求的。事实上,这样的人很难遇到,但是只要与之相近,我便已然满意,不会去计较她的年龄、家世等,即使她是个目不识丁的人,亦没有关系。”
呵呵,梁老的要求其实不是没有条件,坦白而言,是相当高了。这里,我极力建议年轻人择偶时候,不要只看条件,更多的要看未来生活的志趣。
大部分人无非求个安居乐业而已,志甚至可以放到一边,但是趣一定要搞搞清楚。不一定像梁老如此抽象完整,但也应该有一点点要求。
这种要求并不一定要用很清楚的语言讲给自己听,但却应该在想处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切忌在热恋中迷失自我。
这也是过来人给予的一点真心提示,虽然有此志趣相同不一定能够幸福美满,但无此志趣相同,婚姻生活势必会少了很多乐趣。
当然,说是择偶观念,这也只是婚姻生活迈出的一小步而已,未来如何,我们继续讲。
三、到了结婚这一步,择偶观念大部分时候只是纸老虎
梁老很清楚自己的择偶观念,对志趣有很明确的要求,所以当伍庸伯先生真的把表妹黄婧婘介绍给他的时候,他一开始是不太满意的。
因为梁老觉的黄婧婘女士穿着不合时宜,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不太会穿衣打扮,另外气度上和男子无异,显得有些老成。
说白了,就是梁老觉的黄女士没女人味道。但最后,他们还是结婚了,至于原因,大概有二:
1、梁老在当时做过一个梦,在梦里,梁老的母亲和他相对而坐,并没有说什么,梁老却觉的自己懂得了,于是之后便结婚了。
2、好朋友介绍的女子,品德应该是经得住推敲的,何况那个时候如果不赞同,可能会对黄女士造成一些困扰。
就在这种背景下,梁老和黄女士结婚了。 这也充分说明了,很多时候,择偶观念和最后的结果并不一致,而不一致的结果就是会造成人的悔意。
当然,关于文初那个能够让当代人婚姻更幸福的秘诀,我还没有讲到。
我只是在这里,插一句说,假如能够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做另一半,显然还是要选择志趣相投的人。
但假如由于种种原因,和没有共同志趣的人结为配偶,那又如何?(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伪问题,大家务必要深刻理解我的这个说法。因为人性极其复杂,志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算是锦上添花,但不是全部,后文有论及)
四、幸福的秘诀就是发现另一半的人格价值
梁老结婚后,其实头十年,并不满意。虽然是大师,但他依旧后悔了,用他自己的话说:
他发现在和妻子的想处之中,发现妻子心胸狭窄、读书少而且不会思考,经常感觉和自己话不投机。
我们来看一下梁老真切的描述,可谓字字真心真意:
“总体来说,她对我是始终如一的,总是爱惜照护有加。而我对她的感情会根据自己的好恶一会上升,一会下降,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日子一长,我有时难免会与她怄气,而只需离开片刻就会恢复一些。但是,我们的感情整体上是逐年趋于稳定的。这里有两个原因: 一是日子久了,我逐渐发现和认识到她为人处世的许多长处;二是我反省了自身,纠正了自己的偏见,改正了自己错误的地方。 ”
十几年过去之后,梁老总结道:
妻子黄靖贤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 她性格“刚爽”,拥有男儿气概 ;虽为妇人,但气度不凡;尽管她读书甚少, 但胸怀宽广、从不计较,心中有义理的大境界。
从这里面,我们发现了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就是去真诚认定对方的优点。
当然,伍庸伯先生是很理解梁漱溟的心理状态的,他事先也已经推演了二人结为夫妻后的可能性。所以梁老的婚姻,在大方向上是没错的。
当代婚姻生活中,又有多少夫妻的大方向是有错误的,当然有例外,但更多的还是都希望夫妻二人共同营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但正如梁老一开始的感觉,两个彼此有差异的人,一旦发现对方在某一件事情上低于自己,开始在心里轻视对方,贬低对方,那么终有一天婚姻会出现问题。
当代人就是把这种看轻的感觉无限的放大了,以至于总觉的,如果当初嫁娶的是别人,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但真的如此吗?我觉的不然。换了其他人,一样会产生轻视的念头,对比的念头,这种念头背后是一种自我崇拜的欲望作怪。
你觉的另一半不好,无意识就是在说自己更好。但是,你真的更好吗?你的优点真的有那么站得住脚吗?你的缺点又正如你自己所说的是无伤大雅吗?你自己会说是这样的。但另一边却不这么认为。
所以,当梁老在逐渐反思自己,逐渐发现妻子的优点之后,他开始变了。
他变得开始认识到了妻子的人格价值,关于这一段,我感觉也是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假如你也有过类似的心理历程的话。
梁老说:总是存在一个不好的因素使我们的感情变得不稳定。 这一因素就是我一直没有发现她的人格价值,潜意识中对她有些不满……这也是能够让婚姻变得幸福起来的关键。
之所以能够发现妻子的人格价值,梁老给自己分析了三条:
1、 自己随着阅历和学问的增长,眼光提高了。
2、 自己从未在不受家庭俗务和各类琐碎事情之外认真的审视妻子。
3、 当初择偶时,没有注意到对方的后天条件,一直很后悔,所以有不满。随着自己的长进,逐渐发现了她的魅力和价值,以至于对她暗暗肯定,感到十分满足。
梁老的这三条简直是振聋发聩,其实核心有二:其一是自己成长,第二是发现对方、肯定对方。
假若我们真的能像是梁老如此这般态度对待婚姻,我想大部分人都可以发现对方的人格价值和好处,从而感觉到一种由衷的满足。这种满足感是婚姻幸福感的源泉。
再后来,梁老说: 我的心思自此变得非常纯正,对她也变得越来越好。
这时,她也逐渐感受到我对她态度的转变,感受到我待她与从前待她的不同。
为此,她还曾痛哭一次,在伤心的同时,她责备我从前待她不好。将多年的积闷倾吐出来使她感到异常轻松、痛快。
由此,两个人的婚姻不再是一种社会关系而已,变成了一种真正的相濡以沫,梁老的婚姻得到了一次本质上的升华。
这其实也是我们当代人,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中,所能寻觅到的最本质的幸福感。
关于这种幸福感,我也略微展开讨论一下。什么是幸福感呢?用梁老的话讲,就是满意。
不管是满意对方的身姿相貌还是性格意志(大部分人对于相貌身姿新鲜时间不会太久,相反性格意志才会持久),都可以。重要的是要找到对方身上另自己满意的东西。
假如你用西方那种逻辑学思维去分析另一边,那么你势必会得到一个分裂的对象,你也很难体会出另一半的真实好坏。
其实,用我们东方人的话很简单就可以讲明白:先学会尊重对方,然后人心换人心。
当你发现了对方的品质,然后接受对方,甚至欣喜于对方,在心里得到了一种特别充盈的满足感。顺乎自然的就会在日常的言语中行动中表达出来,之后,对方也会体验到那种充盈的幸福感。
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后来,黄靖贤去世后,梁漱溟先生为了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深切爱意,决定从此以后不再续娶,而是以建设祖国、改造社会为人生目标。
当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梁漱溟还是再婚了,但和黄女士的这段感情,其实是他唯一的一段人世情爱。后一段感情不可与之同日而与。
儒家文化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是什么?
百善孝为先。“孝”是 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儒家伦理思想中基本行为规范和重要道德范畴。在儒家道德体系中,孝敬是仁德的开始和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个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准则。一个不“孝”的人,谈何为人,谈何做人,谈何道德...
儒学认为人与人之间有哪五种关系
婚姻能够幸福则家族和乐,下一代的教育也能够成就。 1.夫妇有别,别在家庭的责任人生要把家庭经营好,就要懂得取舍。走入婚姻的夫妇,要建立共识,到底组建这个家庭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男女双方一定要有同样的看法。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是什么?「至要无如教子」,把孩子教好,是这个家庭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让下...
谈谈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活的启示
2,就业上,我们就业的时候社会价值观淡化。孔孟皆提倡我们要履行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责任和义务。3,婚姻上,我们现在面临着“嫁人”和“出生”这两次“投胎”,现在的女子认为只要这两次投胎一次投好了一辈子就妥了,我实在是无言以对。 婚姻是重要而严肃的,“昏礼者,礼之本也”“所以敬慎重正昏礼...
为什么说当今婚姻制度已经瓦解
眼下优秀人才是你一直在一次次挑选中坚定不移的和你在一起的人,也就是你清洗铅华陪在你身边的人,这些由于诸多错过了的人常有她们的缘故,可是为何留下的人只能她呢?她是否你最美的呢?发觉她的美吧,一切都是因幻而起,诗与远方就在你眼下。最终用一首诗来描述认知能力在婚姻的必要性:横看成...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儒家的三纲五常中有儿子服从老子的要求。这是因为老人经验丰富,年轻人没有经验,所以应该由老人做主。婚姻大事,也由老人包办。 成语中有“老马识途”一说。在社会生活中,也常见到老人骂儿子:“你个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什么?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老人与年青人相比,孰优孰劣,应该是见仁见智的,无法做一...
古人是如何保护婚姻的
判罢,令女方将女嫁生为妻,且厚赠嫁资,一时被传为佳话。此判词新颖别致,令人拍案叫绝,因此被收入《全宋词》,元杂剧还改编为《马 勘风尘》的剧目演出,更是流传甚广。明推官李清用典判石女 李清(1602-1683),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法学家。他在任宁波府推官时,办理过很多刑事、民事案件。写出...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都不想结婚了呢?
其次,传统婚姻中营造的幸福感和精神收益,实际上也是父权意识形态的延续,当社会推崇两性各自的独立性以后,大部分婚姻所带来的精神幸福感实际上并不成立。而正由于现代社会强调个人独立性,那么,两者之间要建立高质量的公共语境实际上是门槛极高的东西。soulmate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个玄学,而且双方也未必...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影响?
为此,他要行“仁”——“人类的德行,对他者的仁慈、自由、普遍且无私,人对上天之德的分享”。这只是简单的道德吗?连被视为信奉无神论的当代 都在其中觉察出一股“精神力量”。我们应将其所有的道德价值和精神价值归还给儒学:道德上,它支配着与他人的关系;精神上,则支配着与宇宙的关系。智慧约束着孔子“窥探...
原来圣人的婚姻并不幸福孔子三代都离过婚
圣人之妻是一种怎样的风度?每个人可能都很渴望和好奇。但遗憾的是,这位孔夫人却湮没在历史中。是弟子和再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书中却没有一个字是关于他的妻子的。历代研究孔子的学者很多,没见过专门研究他老婆的。但是孔子必须有一个妻子。因为,论语记载了孔子的教子和嫁女。孔子一生坎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