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果戒法师: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世间人讲的爱情靠不住;婚姻是道义的结合,我们 祖师大德们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六道轮回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情爱,男女之爱,这是六道生死轮回第一个因素。能把这个看破放下?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如果看不破,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这条绳索捆住你,阿弥陀佛拉都拉不动,没有法子,一定要把这个断掉。这个断掉不是绝情无义,我们认为的那个爱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骗自己又骗别人,今天爱了,明天又吵架了,后天又离婚了,这不是假的吗?哪里是真的!同修们冷静地想一想,爱情到底是真是假?你就会觉悟。 你看结婚,吉是很吉祥,旁边乱七八糟给你绕,绕了多少层。婚是什么?男女到一起头就昏了。所以,头脑清醒不会干这个事情,看到这个字叫你觉悟,不要男女在一起就昏,不要被这个缠绕了。把我们的欲心转成愿力心,才能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才真正有把握,这是根本。 佛法是建立在因果,智慧的基础上,理智不是感情,希望同修们很冷静的去体会这个意思。佛以及我们 圣人并不是完全反对男女结婚。为什么?你不愿意出三界。那就行的世间法,虽是世间法也要不昏,这是圣贤对我们的教训,所以,夫妻的结合,在古代不是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先生跟太太从来没见过面的,没有恋爱。什么意思来结婚?他们结婚有个共同生活的目标,为了要达到共同生活的理想、目标,爱情是其次,不是重要的。如果还能保持古圣先贤这个理念,那你的家庭一定非常幸福美满。所以,要以一生这个生活目标,为重要的标准,不要迷在感情上,迷在感情上一定会痛苦。因为感情变化太大了,一个人早晚情绪都不一样,哪知明天是什么样的心态!所以说变化太大,靠不住。真正永远不变的爱是谁?佛与大菩萨不会变的,他不叫爱,换个名称叫慈悲;慈悲是理性的爱,是永远不变的爱。世间人讲爱就是迷惑颠倒的慈悲,慈悲跟爱是一个意思,一个是从迷惑的感情里面生的,一个是从觉悟理性的里面生的,同修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婚这个字很有智慧,教你男女结合要记住不要昏,不要搞得昏头昏脑,见了女人就昏了就完了,这个字的真实义在此,婚了是错了,不结婚也错了,昏了就是凡夫,不昏是小乘不是菩萨,菩萨是结而不昏。世间爱的乐是从外面来的刺激,不是真乐。要找对象一定要找见和同解,六和敬里面的,必须跟自己在一生当中,奋斗努力的方向相同、目标相同、兴趣相同,这样的结合,彼此互相是一个助手,家庭一定会美满。不能谈爱情,今天你爱她,明天他爱你,结合几个月,毛病都露出来了,悲剧就产生了。那个是虚情假意,是不可靠的。所以家庭建在六和敬的基础上,才是真正有幸福。不懂得这个道理,要想一生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是不可能的。古时候男女结婚跟今天意思完全不一样,古时候我们听说结婚,没有听说离婚的,现在离婚率为什么这么高,这就是结婚的意义不相同。古时候人结婚是为什么?两个人有生活共同的目标,互相协助,达到共同的理想目标。说实在的话,那个目标不是爱情。现在人结婚是为爱情,爱情会变,所以婚变的事情层出不穷。古人是为道义,懂道理,知道应该尽的义务,今天的结婚是感情的结合,感情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这是现代婚姻跟古时候的婚姻完全不相同,在义理上讲完全不一样。现在的爱都是虚情假意,什么叫爱?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才有真爱,谈感情首先要做到善男子,善女人,有德行、智慧才行,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这个不只是理论而已,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很简单,无所求的爱,不会有烦恼,就是有所求才会患得患失。佛菩萨为什么是真爱?慈悲心在那里推动。慈悲就是爱心,为什么不说爱,要说慈悲?因为爱里面有感情,慈悲的爱里面没有感情,纯粹的理智,理智的爱叫做慈悲,如果慈悲里头带着感情就叫爱,实在讲是一不是二,真爱永远不变,世间人带着感情的爱是假爱,靠不住,为什么?它会变化,爱到最后会变成怨家、仇敌,所以那种爱是假的,不可靠。可靠的爱,需要找佛菩萨才行,那是真的,决定不会变。所以慈悲跟世间所讲的爱情是一桩事情,就是一个是觉悟,一个是迷惑。唯有佛菩萨用真心,真心永远不变。你敬重他,他爱护你;你恨他,甚至于杀他,他还是爱护你,他永远不变,那是真的。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一切众生情执太深,这是烦恼的根源。有人说,没有感情的话,那还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在六道轮回?就是被这个害了,还不觉悟?现代人的那种情爱一文都不值,不但别人的话不可以相信,自己对自己都不能相信。能相信你自己吗?到明天主意又变了,自己都不能相信自己,为什么?里面这个妄想念头太复杂了,千变万化,全是假的,怎么可以当真!人家说,我对你很好,点点头,不错不错,假的,不能当真;要是当真,就被他迷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是妄想,佛菩萨的慈悲也不叫情也不叫爱,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诸佛菩萨讲,爱护你,我们可以接受,那不是假的。六道里面的凡夫说爱护你,不是真的,他说憎恨你,你也不要怪他,也是假的,过几天他心又变了,不要把它放在心上,这叫有智慧了。世间凡夫所用的心,叫三心二意,怎么能当真? 迷惑了,智慧变成感情,觉悟了感情变智慧,错误的想法转成正确的想法,叫转识成智,这才是真实的功夫。所以古德讲,转识成智是修行的总纲领。妄尽情空,妄想就没有了,生死就没有了。生死轮回从哪里来的?就是从生灭念头里头来的。只要有妄想,还有 的想法,就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点同修们不可以不知道。佛法法门很多,哪一个法门里面,真正到没有念头了,才有能力超越三界。如果你修学这个法门,修得很久也挺用功的,那个妄想念头还在,就出不了六道,实在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得不求阿弥陀佛,就是这个生灭的念头不断,也可以带业往生。八万四千的法门里头,只有这么一条,不断妄想能出得去;除这一条之外,任何一个法门没有带业的,都要做到生灭心灭,你才能出得了三界,才能够脱离轮回,我们心中要明白、法门有难有易。古人讲:念佛法门是易行道,其它的法门跟净土法门一比,难行道,真难!可是这个易行道,难信!你不相信,那就没有办法了。许多难行道,很容易叫人相信,信了白白的忙一生,得不到结果。这个法门难信,信了的人,他都出去了,非常幸运,都出去了。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还有牵挂,还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家亲眷属,要好的朋友,难分难舍;尤其是母子的亲情,夫妇的爱情,最难放下的。这个东西常常在念佛的时候,起心动念,夹杂在佛号当中,把念佛的功夫破坏了。要想成就,不能有夹杂,才能得一心。否则的话,虽是念佛,不是一心称念,是杂心称念。杂心称念当然也有好处,功夫不纯,这一生往生靠不住;一心称念,这一生往生是决定可靠。 在家居士,今世真为生死,信愿念佛,当下应断 的想法,为什么?这是贪心。如果真的 念头没有了, 的事还需不需要?除非是在弘法利生表法,如果不是属于表法,度化众生的方便,那就没有必要,一切魔境当中,这个最厉害!最严重!佛说过:爱不重,不生娑婆。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爱欲没断,还爱这个,还爱那个,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不把这个根本拔掉,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世间人把这个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都是迷惑颠倒。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情执,执着在爱情上,这就糟糕了!爱欲不一定对色,对名利也是爱欲,对权力也是爱欲,对地位也是爱欲,乃至于对佛法,也还是有爱欲,喜欢那个经,喜欢那个法门,喜欢这个佛菩萨。常听说,有些人叫他学净土,我不喜欢念阿弥陀佛,我喜欢观音菩萨。这还是爱欲,还是一种情执,这个情执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修学佛法如果不把这个情执拔除,所修学的一切功夫,就是修得真正好,都变成来生的福报,同修们要知道,脱离六道轮回才算是小果,能超越十法界,才是得大果。我们修行人,不能不把这些事情,从心地里面把它拔除,时时刻刻提起警觉。长养大慈悲心。把爱欲一念觉悟,就转变成大慈大悲。原先是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喜欢的人,关怀照顾自己喜爱的人,现在把这个心量扩大了,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对待,佛法里头遇到正法,可不是个简单事情。决定过去生中修过佛法,这一生才有这个缘分遇到,遇到才会有兴趣,才会生欢喜心,都不是一世、二世、三世。照《金刚经》经义来讲,我们每一位同修,纵然你能在这个道场只来过一次,只听过一次 ,听的很欢喜,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积的善根。为什么不能成就?大概就是一个是杀业,一个是淫业,犯了这两条,所以不能成就。生生世世在轮回里头补课!哪一天这两门功课及格了,才能够解脱,才能够向上提升。这个理、事不能不知道,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不断淫,必落魔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谁知道果戒法师: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人家说,我对你很好,点点头,不错不错,假的,不能当真;要是当真,就被他迷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全是妄想,佛菩萨的慈悲也不叫情也不叫爱,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诸佛菩萨讲,爱护你,我们可以接受,那不是假的。六道里面的凡夫说爱护你,不是真的,他说憎恨你,你也不要怪他,也是假的,过几天他心又变...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佛法 (功德无量)
1、从家庭 做起。父母在世的居士,必须孝敬好父母,必须尊敬爱人,把家里的亲缘都当成阿弥陀佛去恭敬。家人无论以什么方式对自己,都是自己以前这种下的因所得到的果报,如果是逆境决不能逃避,要真诚念佛为家人回向。这样做才是深信因果、随缘了业。以后扩大到恭敬一切众生。 2、转念。早晨起床时观想...
果戒法师是一个高僧大德,他咋就瞧不起在家居士,说出这么难听的话,真不敢相信。
人家说他是魔头,并不是真正的和尚,还骗色。反正现在在寺中的都是魔头,魔头曾经说过在末法时代要来扮佛的弟子,破他的法。而真正的修佛者多数在家或自己独自入山修行。大乘佛经不看,去向一个未成佛的有漏学生学习,则太过无知。
果戒法师的人物事迹
果戒法师讲的华严转境的方法,是当今世界上佛法和生活结合得最紧密、净化了心灵最快、契入佛知见最迅速、最家常化的佛法之一。是上净下空老法师所 的进一步细化和生活化,法师把华严经的转念法,用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解释得深入浅出,直指人心,深受信众欢迎。
佛教真的不是宗教?
因此,纵有部分雷同,也不可将佛教视为唯心主义,因为二者从根本上就不同,如果撇开小小的相似处,而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其间的差异就更大了。由此可以证明,将宗教视为唯心主义的观点,纯粹是西方传来的一种主张,佛教是与此全然不符的。举例来说,月称菩萨的《入中论》是代表大乘佛法最好的经典,该论认为:从世俗谛的...
信奉佛教的朋友 我今天是不是犯了严重的恶业啊?
我想应该是过意不去了才发的这个贴。但是我怎么在你写的过程中没看出来呢?要是真的觉得过意不去的话,不会写的这样淋漓尽致的。这是杀业,戒律里的第一条大戒。以后再想吃鱼,就买一些死的吧。佛教有三净肉可以吃。不为杀——不是为了你而杀的,比如说你馋了、你过生日、你的什么重要的...
佛弟子学儒道会不会破三皈戒?(五台山比丘果戒)
学佛的第一步是受三皈依戒。因为你没有受三皈依,没有学三皈依,你就没有戒体,就不是佛弟子。那么反过来我要问你,《弟子规》给你受了一个什么戒?从娘肚子里掉下来的时候学《弟子规》可以,等你学了佛,就从三皈戒开始。 居士问:师父,那有这种情况,有的人也受了三皈依,但又去学《弟子规》。 师答:你仔细...
果戒法师: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情执,执着在爱情上,这就糟糕了!爱欲不一定对色,对名利也是爱欲,对权力也是爱欲,对地位也是爱欲,乃至于对佛法,也还是有爱欲,喜欢那个经,喜欢那个法门,喜欢这个佛菩萨。常听说,有些人叫他学净土,我不喜欢念阿弥陀佛,我喜欢观音菩萨。这...
果戒法师:佛弟子应如何看待爱情婚姻?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情执,执着在爱情上,这就糟糕了!爱欲不一定对色,对名利也是爱欲,对权力也是爱欲,对地位也是爱欲,乃至于对佛法,也还是有爱欲,喜欢那个经,喜欢那个法门,喜欢这个佛菩萨。常听说,有些人叫他学净土,我不喜欢念阿弥陀佛,我喜欢观音菩萨。这...